工作中的陳意
講述人彭華高
講述人:彭華高 采訪整理:見習記者林莉莉 攝影: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田米
在海都報開設的“我身邊的民警”征集郵箱(haidu968111@sina.cn)里,有三名讀者的來信中,都提到一個共同的名字——陳意。
去年年底,基層民警陳意在德化縣公安局蓋德派出所任職時,一次糾紛調解中,他偶然聽聞一名男孩患有先天無肛。實地走訪后,他發現男孩家里非常貧窮,孩子因貧因病停學。自己捐款后,他又在當地社區網站上發帖,發動網友獻愛心,最終為男孩募捐了近兩萬元。今年3月,男孩順利地進行了手術,過上了正常生活。
“他是一個溫和、認真、有愛心的人。如果他不那么細心發現,不認真去關心那戶家庭,也就沒有下面的故事。”德化網網站工作人員彭華高講述,陳意警官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改變了一個男孩的命運。
調解糾紛意外 發現男孩的痛苦
去年11月的一天,陳意出警調解德化縣有濟村里的一起糾紛:兩個婦女因口角引發打架。原來,阿華(化名)因為鄰居嘲笑她的兒子“沒屁眼”,一時動氣出手打了鄰居。
陳意了解了情況后,除了勸解化解糾紛,還把阿華家的孩子記在了心里。今年3月,他再次來到有濟村,走訪阿華家時,終于全面了解了阿華兒子的遭遇。
阿華的兒子曉東(化名),今年14歲,出生時被發現沒有肛門,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排便。出生時動過手術,但當時年紀小,醫生在他的肚子上切口接管子,曉東只能靠肚子上的管子和袋子排便。陳意一看到阿華家的土坯房,就明白這孩子很難擺脫無肛的痛苦。
“他們家很困難,曉東的父母在村里打雜工,房子也是借住親戚的,破破爛爛的,根本沒有能力給孩子治病。”陳意后來跟我們說,他不僅看到曉東家的困難,更看到曉東的無奈和憂傷。
“曉東很懂事,在家里會做家務。因為同學發現他沒有肛門,從肚子排便,經常嘲笑他很臭。他停學回家后,一直渴望重回校園。”
小愛點燃大愛網帖 引發愛心熱潮
了解了曉東的困難后,陳意自己給孩子捐了錢,但個人力量有限,他就在社區網絡上發帖求助。今年3月13日,他用“灰色代言”的網名,在德化網上發帖,講述了曉東的遭遇。
帖子一發,引起了網友的關注,也引起了網站愛心小分隊的關注。愛心小分隊的工作人員主動與陳意聯系,想到曉東家了解實情。他有點意外,沒想到自己的帖子真能起作用,立馬答應帶我們去村里。“什么時間都行,我帶你們去。”陳意十分熱情,幫我們聯系曉東家,介紹孩子家的情況。
核實情況后,我們在網站上將陳意的帖子置頂,引起更多網友關注,也引來相關媒體和愛心人士的關注。在隨后的九天里,愛心人士給曉東治病的愛心款,達到了近兩萬元。
男孩回校上課 他加入愛心小分隊
發帖后的十多天里,陸續有人關注曉東的事情,為曉東的手術治療捐款。今年3月28日,曉東在泉州市兒童醫院進行手術,經過5個小時的2場手術,曉東術后逐漸恢復,能像普通人一樣正常排便。
手術那天下午,陳意和我們網站的網友一起到醫院看望曉東,并把籌集到的愛心款送到曉東父母手上。陳意一直在關注著曉東,那天得知孩子手術很成功,他的臉上一直掛著淡淡的微笑。
短短15天,曉東的命運就好像被改寫了一樣,雖然這是眾多好心人的力量所致,但愛心的火焰,卻是陳意點燃的。我曾對陳意說:“我覺得你好偉大,如果沒有你,可能這個男孩還過著以前那樣痛苦的生活。”他只是笑了笑,說自己并沒做太多,都是好心人出錢出力。
曉東現在和普通孩子一樣,回到學校上課。過后,陳意自愿加入了我們網站的愛心小分隊,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幫助更多的人。
□民警名片
陳意,1982年9月出生,莆田市城廂區人,2004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人武學院公安學類專業,2009年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法學專業(在職教育)。2005年考入德化縣公安局,從警7年,在德化基層派出所工作了6年,現為德化縣公安局紀檢監察室民警。
他說,在基層派出所工作,事情多而雜,稍有不慎或是疏忽大意,都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自己每次做事都仔細小心。在群眾工作方面,他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真誠,不要讓人有距離感,這樣才好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