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專題 > 專題新聞 > 正文

探訪羅源“非遺”傳承人之家: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來源:福州日報 2018-01-17 10:00 http://www.413629.com/

探訪羅源“非遺”傳承人之家: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羅源非遺傳承人之家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文/攝

  “涂上藥,再經過藥錘拍打,我的手現在居然可以抬起來了!”“我的頭現在也可以自由轉動了。”14日,在羅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家,“非遺”項目“畬家祖傳藥錘板拍打療法”傳承人雷月蓮夫婦正忙著為求醫群眾熱情服務,一群慕名前來體驗的群眾對體驗結果又驚又喜,紛紛點贊。

  羅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家于2017年12月11日對外開放。14日,記者一走進羅源“非遺”之家,便仿若走入了羅源“非遺”大觀園,“家”里不僅有畬族服飾、畬族醫藥、八井拳、七鏡茶、羅源牛角梳等“非遺”項目的展板介紹,還有實物展示。更讓人們欣喜的是,這里還定期舉辦“非遺”項目的體驗、互動活動。

  羅源是個“非遺”大縣——自2008年以來,不到10年時間內,全縣已獲評2項國家級、5項省級、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3個市級“非遺”傳承示范基地,另外還有20項縣級“非遺”項目。

  但是由于羅源“非遺”的傳承人往往居住在偏僻鄉鎮、山村,平時與群眾接觸的機會極少,也缺乏集中展示的場所,不能用這些歷史悠久的瑰寶為群眾服務,就像一顆顆珍珠蒙上了灰塵,讓人惋惜。同時,由于社會認知度不高,很多“非遺”已經面臨傳承人缺乏、青黃不接的斷代難題。

  為此,羅源縣創立“非遺”傳承人之家,向社會公眾開放,不僅讓“非遺”項目有了服務群眾的機會,打造出新的公共文化服務亮點,而且為“非遺”活起來、傳下去搭建了平臺。

  羅源縣文化館館長陳雯告訴記者:“不少 ‘非遺’與社會脫節嚴重,傳承人只能在家庭內部、師徒中間等狹小的范圍內選擇,導致不少‘非遺’項目只有一個傳承人,面臨著斷檔、后繼無人的危險,進而影響了‘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

  “非遺”項目“畬家祖傳藥錘板拍打療法”傳承人雷月蓮告訴記者:“有了‘非遺’之家,讓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不再‘養在深閨人未識’,也可以為更多人更好地服務。”

  自從“非遺”之家開放后,畬族山歌“非遺”傳承人雷建銀時常利用業余時間來“非遺”之家為孩子們教唱畬族山歌。他告訴記者:“畬族山歌是我們畬族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把畬族山歌的種子植入孩子們的心田,不僅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且也可以讓孩子從小堅定文化自信。”

  雖然“非遺”傳承人之家對外開放的時間才一個多月,但已經“圈粉”不少。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有群眾慕名前來參觀、體驗。羅源縣文化館館長陳雯告訴記者:“我們將在‘非遺’傳承人之家定期組織公益活動,比如剪紙比賽、羅源美食推廣、畬歌對唱等。”

  據了解,羅源縣文化館還將健全常規培訓體制,逐步形成“一師授多徒,一徒學多師,一徒承多藝”的培訓格局,保證傳承隊伍不斷延續,讓“非遺”活起來、傳下去。

責任編輯:連培煌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6月17日油價調整最新消息:下一輪油價是漲
  • 今日(6月7日)最新油價查詢:92號,95號汽
  • 上交所:將推動上市公司進一步加大分紅力度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世遺少年說|江俞羲:千年梨園戲 童聲傳新韻(視頻)
    世遺少年說|江俞羲:千年梨園戲 童聲傳新韻(視頻)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最新高考加油語錄簡短霸氣 送給孩子高考 漳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介紹會召開 漳州市政府召開第八次黨組會議 漳州加速推進省級數字經濟重大招商項目 漳州市軍休科技志愿服務隊獲評全省“最佳 漳州市線上以舊換新渠道優化升級 新增拼 2025年高考今日開考 漳州市共有3萬余名學 《2024年漳州市生態環境質量公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