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2日訊 針對近日媒體報道酒鬼酒中檢測出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問題,質檢總局、衛生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有關負責同志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質檢部門近期組織開展了對白酒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風險監測。目前已完成監測的國產白酒樣品中,有部分樣品檢出微量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其中主要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同時監測的進口蒸餾酒樣品中,有部分樣品檢出微量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經過排查,目前尚未發現有人為故意向白酒中添加塑化劑情況。
有關負責人稱,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取決于攝入量和攝入時間的長短。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根據國際通用風險評估方法和歐洲食品安全局推薦的人體可以耐受攝入量,以媒體報道的酒鬼酒中DBP含量為1.08mg/kg計算,按照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每天飲用1斤,其中的DBP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據介紹,2011年臺灣發生塑化劑污染事件后,依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衛生部將塑化劑列為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設定了塑化劑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劑中的臨時限量,其目的是排查在食品中人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行為。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我國及其他國家均未制定酒類中塑化劑的限量標準。
塑化劑不允許直接添加在食品中。但是,作為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增塑劑,可從塑料制品中遷移到環境或食品中,在環境中廣泛存在,人體可通過環境、膳食和飲水等多種途徑攝入這類物質。
質檢部門已部署進一步對全國白酒生產企業進行深入排查,要求企業從源頭抓緊進行整改,包括采取調整工藝設備、更換接觸材料和產品包裝等措施。(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