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影視武打明星于海接受本網記者的專訪
閩南網11月3日訊 今天上午,由福建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福建省武術協會主辦,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廈門中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惠安縣崇武古城武術館共同承辦的2012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將在泉州市僑鄉體育館正式拉開帷幕。今起到6日,喜歡武術的市民可前往現場,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武林高手近距離接觸,所有比賽都是免費開放參觀。
第六屆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的競賽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各武術流派(包括太極拳、木蘭拳)的拳術、器械等單練、對練套路等,還有集體項目的比賽,包括武術拳術和器械、太極柔力球、健身功法、健身球操等。此外,組別跨度也大,從兒童組一直到老年組。
此次大賽不僅吸引了全國各地超過1500名好手同場競技,還吸引了來自俄羅斯、美國、印度、烏克蘭、臺灣等地武術團隊的參與。國內外武術高手會聚一堂,精彩程度可想而知,今天是比賽首日,看點頗多,可不要錯過哦!
悠悠古寺千年傳奇
南少林武術由五祖拳、太祖拳、白鶴拳、五梅花拳等拳種構成了獨特而博大精深的拳術系統,是福建歷史文化的重要內涵,也是中華武術中的寶貴遺產。一千多年來,南拳在福建代代相傳,成為全國拳種、套路、門派最齊全的地方。本屆武術大賽在泉州舉辦,泉州作為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之一,民間武風鼎盛,流派繁多,武術館、武術學校更是遍布城鄉,素有“泉南千載少林風”的盛況。
少林武術作為健身、御敵、競技專長或一種人文文化現象,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而南少林武術以南拳為宗,與“北腿”并稱于世,并以五祖拳、太祖拳、白鶴拳、五梅花拳等拳種構成了獨特而博大精深的武學系統,吸引著各國及地區的人士練習。
據了解,目前福建省擁有33種南拳拳種,1800套南拳套路和13個門派。明清以來,它傳播到東南亞、臺灣、香港、澳門等地,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紐帶。南少林武術薪火相傳,有很強的傳統繼承性和凝聚力。自1999年以來,先后有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拳館社、武術家紛至沓來,尋根探源,研習、交流、推廣、傳播南少林拳術。
擂響戰鼓英雄齊聚
金秋盛典,武林盛會。為弘揚中華武術,促進國內外南少林武術的交流和合作,經福建省體育局批準,謹定于今年11月2日至6日在泉州市僑鄉體育館舉辦的第六屆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現在比賽已開啟,開幕式于今日上午九點在泉州僑鄉體育館隆重舉行。本賽事由福建省社會體育指導中心、福建省武術協會主辦,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廈門中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惠安縣崇武古城武術館共同承辦。
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成為南少林武術界的經典賽事,賽會進一步推動了南少林武術運動在全球的發展。本屆大賽除了設置傳統武術套路個人單項賽、集體項目賽、個人全能大獎賽和團體大獎賽之外,還設立了太極柔力球、健身氣功、健身功法、絕技功力、武術操等表演項目,并延續了第五屆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的首創,引進跆拳道與中國傳統武術同臺競技,既體現了中華武術的包容性,又豐富了武術大賽的內容和內涵。
本屆大賽將有10多個國家組隊及全國各地共100多支代表隊、1000多名武術精英參加比賽。大賽特別邀請了《中華武術》雜志首任主編昌滄、原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張山,聯合國友好使者、中國武術協會副主席傅彪等武術界前輩,還邀請了著名影視武打明星于海等嘉賓光臨指導,還有82位龐大的裁判隊伍將出席,令本屆大賽更添光彩。
本屆大賽除了刀光劍影、虎虎生威的武術比賽外,大賽組委會還組織了具有閩南特色的鐵觀音茶道、南音、閩南語歌曲等文藝節目演出。
專訪
武打明星于海:喜歡泉州這座城市希望大賽越辦越好
昨日,著名影視武打明星于海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于海說,南少林歷史悠久,南少林文化博大精深。接到大賽組委會的邀請,他特意從山東濟南趕到了泉州。福建的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他已經受邀四次,每一次他都熱情參加。福建是南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來福建參加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的活動,相比其他比賽可以感受到更深刻、更清晰的南少林文化,而他每一次參加也都會有新的收獲。大賽的規模也一屆比一屆擴大,比賽的內容也日趨豐富多元,他相信福建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的賽事將可以打造成優勢品牌。
于海表示,中華武術源遠流長,武術拳種豐富多樣,在風格和技術上形成了博大的文化組合。發揚中國武術傳統,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全國各地重視武術傳承,具有普遍性;其次,國內目前有著龐大的從事武術工作的隊伍,武術傳播具有廣泛的人群。但是中華武術的傳承也應注意到:形成制度性和傳統性,武術的傳播才會更加具有科學性。
在福建泉州舉辦南少林武術賽事,于海指出,大賽抓住了核心——南少林拳,用最本質的東西來發展和推廣。此外,南少林拳在福建民間具有很深的生命力,值得挖掘和提升,更是南少林在福建傳承和壯大的最大優勢。福建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有別于其他大賽,因為它的背后充滿神秘的故事和傳奇。千年古寺,傾訴著許多故事和傳奇,隱藏在南少林中的文化和精神,更是值得慢慢回味和品讀。
于海先生不僅關注著武術事業的發展,也關心著下一代的健康發展。“一個大學生即使學習再好、能力再強,如果是因為勤于讀書、缺乏鍛煉,畢業的那一刻也隨之病倒,這將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于海說,身體是基礎,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做好其他事情。而他話鋒一轉,指出南少林華夏武術大賽弘揚的,正是一種強身健體的傳統和精神,比賽引起關注將是武術傳承的另一種最佳方式。中華武術的傳承要從青少年做起,培養青少年習武的興趣,有利于從小培養武術優秀人才,為中華武術的傳承打下良好基礎。(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見習記者 陳志堅 記者 張帆 謝明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