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官方發布公眾信息時,群眾的關注突然顯的更加靈敏。這是一件好事,群眾知道該從什么地方找到“腐敗”的影子,使我們的官員說話時更加更理性、更加精確。因此筆者提醒對于官方發布的信息一定要據實而精確。
公眾并不是要求官方發布信息一定要絕對的萬無一失,但至少不會留下很“低級”的空子,而事實證明許多謠言正是鉆了官方發布信息的這些漏洞,讓公眾不得不信。不信,又沒有更多的渠道,沒有更權威的解釋。這樣的事例在最近的抗震救災中就有很多。一頂帳篷新聞里明明說紅十字協會共花了多少多少萬元送去多少多少頂,結果細心的群眾一算賬,一頂帳篷價格竟達到一萬好幾。某省送往災區價值200萬元的300噸大米,結果觀眾一算賬,一斤合3塊多,雖然事后有關方面出來辟謠,這是新聞發布的失誤,但不良影響卻出去了。事實證明,官方公布的信息越及時越詳細,越能夠減少謠言或杜絕謠言的產生。切不可說半截留半截,引得社會一片質疑時,又匆匆忙忙的出來解釋和辟謠,不僅處在了很被動的地位,又有損于官方的公信力,何必呢?
而最近晉江商人賴金土拎著28萬愛心款在災區挨家挨戶走訪,發放給最需要幫助的災區群眾的善舉經報道后,全國各大網站對此事的評論炸開了鍋。一位長沙網友留言:敬禮!這是很特殊的且最有效的救濟方式,杜絕了中間環節的漏洞。
筆者認為對于他個人而言,是一種偉大的善舉,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和幫助,這樣的商人值得贊揚;但是,對于社會而言,卻是一種悲哀,有那么多的慈善機構可以代他表達愛心和幫助,為什么他不通過那樣的渠道呢?所以筆者提醒對于官方發布的信息一定要據實而精確,切不可成為自辯其說的“美麗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