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28萬元現金,你會怎么做?晉江有個商人,他提著這么多現金徒步進村,挨家挨戶給最困難的災區群眾發放現金,從幾百到幾千元不等,夜宿農村,甚至為多發一戶寧愿挨餓。四川災區的農村流傳著他的故事,就連成都街頭的出租車司機,也都在說著他的故事。他就是33歲的賴金土---晉江一家陶瓷企業的老總。(5月31日《海峽都市報》報道)
賴金土說:“錢要發完很容易,但要發到最需要的人手上,需要耐心和毅力?!弊约河谩澳_”去慈善,在災區跋涉和了解災情過程中,對捐助信息和被捐助人的困難有了真實、準確的信息掌握,對慈善資金的流向有了值得信賴的方向,真正讓社會溫暖抵達最困難災民心中,成為最困難群體的雪中之“炭”,成為困難災民擺脫絕望的精神支撐。這才是慈善的終極意義,精神守望,扶貧救弱。
更多慈善行為、捐贈行為達到了這種法治境界,被捐助人的信息、困難狀況、慈善效應得到了及時公開,這對于慈善人的道德自豪感、精神升華,捐助人要求的順心、舒心、安心和放心的慈善環境才能得到落實。建立在慈善人和慈善制度相互信賴、相互鼓舞、相互監督的慈善行為才能培養更多慈善公民,培養健康和諧的社會慈善文化。
據報道,“美國通過慈善組織每年在國內稅務局填寫的各種制表,將各慈善組織的日常活動、財務支配等信息登記在案,供大眾查閱,人們可以隨時了解慈善組織機構資金的花費和使用去向。在西方的其它國家,如英國、德國、瑞士等,也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構筑了捐贈的法治保障體系。特別是各個國家都有捐款信息披露制度,保證公眾能夠隨時了解捐款的去向和所用何方”、“信息公開制度的建立已成為當代各國捐款法制現代化的特色和趨勢。如德國巴伐利亞財團法也就財團法人的準入信息及日?;顒有畔⑾蛏鐣娺M行公布。針對慈善組織的法律監督,將其相關信息在社會公眾中進行披露,顯然可以通過增強慈善組織的透明度,實現對慈善組織法律監督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保?月25日《法制日報》)有了規范的慈善法律的支撐,慈善熱情得到了肯定,慈善尊嚴得到了保護,這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和諧慈善”有助于激活更多慈善公民,提升慈善質量。所以,美國才成為“慈善事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13歲以上人口中的50%每周平均志愿服務4個小時;75%的美國人為慈善事業捐款,每個家庭年均捐款約為1000多美元”。
而看看我們的慈善行為,更多是一種單向度的金錢提供。捐助以后應該享受到的捐助人權益保障,則難以落實。就在這次捐贈活動中,筆者家庭為災區一共捐助了400元,可連個收據都沒有。這些錢到底讓誰得到了幫助?發揮了怎樣的幫扶效應?會不會存在截留和漏水現象?不得而知。我想查詢此類信息,卻沒有社會通道。作為普通公民,我為國家災難承擔了“蝸牛動力”,卻沒有得到及時的道德認同和慈善激勵。捐助人和非捐助人在道德認同反面一樣,缺乏自豪感和社會尊重,誰還愿意主動積極去慈善呢?很多群眾的慈善行為總顯得不夠積極、主動,與這種“遲鈍現狀”不無關系。
目前我國慈善捐贈方面的法律主要有公益事業捐贈法、紅十字會法、社團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登記管理條例等,卻沒有專門的《慈善事業促進法》,專家認為“公益事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組織機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重要措施、工作經費等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完善對各類慈善組織和各項慈善活動的監管仍然缺乏法律支撐”,這就會讓慈善發展難以擺脫散漫、自發和不規范狀態,無法保障慈善事業的“法治發展”,不利于培養慈善性情。據報道,“中國紅十字會20日中午在接受《商務周刊》采訪時回應先前網上質疑,說向災區運送的帳篷平均每頂1174元,而不是網友所說的每頂1.3萬元。截至19日,一共向災區送去了價值1540多萬元的帳篷13114頂”。網民和更多群眾害怕帳篷和愛心受到污染,不正是對慈善行為的不敢放心嗎?我想,賴金土用“腳”慈善,應該也有這種“慈善擔心”。
中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這就尤其需要借助全社會公民的慈善力量,化解公共災難。所以,為了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為了杜絕“賴金土第二”,我們也應該加強、加快“法律慈善”的立法工作,及早出臺《慈善事業促進法》,規范捐贈人、受贈人的權利義務,加強對慈善機構的法律監督,讓慈善信息時刻保持通暢狀態,讓慈善人時刻得到道德鼓舞。如此,順心、舒心、安心和放心的“和諧慈善”才有望得到落實和發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