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新十萬個為什么”征集活動吸引了眾多網(wǎng)友的好奇心。距離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問世半個多世紀后,CCTV1《加油!向未來》第二季節(jié)目聯(lián)手該科普讀物主要作者之一葉永烈,以朋友圈H5的形式向全民征集問題,而葉永烈先生更將走向臺前回答網(wǎng)友的問題。從編輯下基層到網(wǎng)友通過朋友圈提問,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十萬個為什么”隨時代不斷更迭形式,但始終在嘗試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收集好奇心,用最鮮活的方式普及科學知識。
《加油!向未來》實驗妙趣橫生
如何收集好奇心?從編輯“下基層”到網(wǎng)友“刷朋友圈”
對于很多讀者來說,《十萬個為什么》既是自己的童年科普讀物,也是父母一輩的科學啟蒙導師。秉承中央“向科學進軍”號召,少年兒童出版社在1961年出版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便用童趣的提問、科學又生動的解讀深入人心。而談到這套科普讀物的成功,不得不提它征集問題的方式——一萬份發(fā)往中小學校、少年宮的問卷。
撒貝寧、尼格買提“互懟”
據(jù)當時三編室主任王國忠介紹,編輯們先是找到上海各高校的老師,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6萬字書稿。然而,過于專業(yè)脫離童趣、脫離生活的問答并不令人滿意。于是,編輯們便采用了更直接的方式。他們將一萬張寫著“請你提一些你想知道的‘為什么’”的問卷帶到中小學校、少年宮,由孩子們自己填寫,再將幾千份答卷帶回辦公室挑選、整理,最終構(gòu)成了首版《十萬個為什么》里的947個“為什么”。
科學猜想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