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文化類節目《詩書中華》總決賽已于上周六晚20:30精彩上演、戰況十分激烈。總決賽采用了全新賽制,八組實力強勁的家庭,在對決臺前一展詩詞功底外,同樣分享著各自參加決賽的心情。節目中,李六保向大家講述得知進入決賽后,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故事;熊氏兄弟為讓奶奶能在電視上多看到他們,希望自己可以多站會兒;張大春、錢文忠也為大家帶來精彩的古詩文講解。最終,熊氏兄弟用自己的實力,達成了“多站會兒”的目標,一舉奪得總冠軍頭銜!
李六保分享與學生的有趣故事 熊氏兄弟為奶奶奮力一戰
作為一位教師,李六保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感興趣,于是帶動了女兒姜喆一起學習、積累。經過一路的過關斬將,兩位成功站上了決賽的舞臺。被問及自己的學生,對于她進入決賽有什么想法時,李六保笑道:“學生們特別高興,家長也是送花送得‘千朵萬朵壓枝低’。如果最后沒有贏得比賽,我會跟學生說‘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好。跟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李六保平和的心態,博得在場其他選手的陣陣掌聲。
熊氏兄弟是《詩書中華》節目中,第一組以“連勝三局”進入決賽的選手,一路順利過關斬將的姿態,已經證明了他倆的能力。比賽前,被問及身在鄉下的奶奶,是否知道他們參加比賽時,熊子祥說:“自從我和哥哥上了電視,我奶奶就特別開心。但家里沒有裝有線電視,我奶奶只能坐三輪車到隔壁村,親戚家看電視。”此刻站上了決賽的舞臺,兄弟倆表示:“我們想要站長一點,讓奶奶多看一會兒。”
在順利通過“家有詩書”和“君子之爭”的比賽后,熊樹星、熊子祥與俞旭、俞露父女一起進入了最終的“巔峰對決”。賽制為:兩組家庭、四人輪流回答古詩文相關知識題,答對換對方家庭答題,答錯則答題者停止答題,直至一方家庭兩人都停止答題,即比賽結束。對戰剛開始不久,熊子祥因未能答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是發生在哪個節日的情形?”,而只留下熊樹星一人與對面的俞旭、俞露父女進行比賽,不由得讓觀眾為他捏了一把汗。但是熊樹星沒有因弟弟的“離場”而動搖,最終奮力一搏,奪得了《詩書中華》的總冠軍。他們為大家帶來了一段齊心協力的征程,升華了兄弟情誼、揮灑出詩文才情。
比拼的詩文 傳承的是文化
《詩書中華》歷時三個月的比賽于當晚落下帷幕。42組參賽家庭至今仍歷歷在目:還記得,6歲的“詩詞小達人”李泊廷一上場就與主持人駱新一起背誦《蜀道難》;還記得,年紀小小的瑪利亞雖然不識字,卻能背出多首古詩;還記得,禮儀、文采兼備的“孟子后人”孟千尋,在臺上彬彬有禮,詩詞能力也不可小覷……每一位來參賽的選手,都在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的古詩詞儲備量,表達著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點評嘉賓張大春、錢文忠在節目中為觀眾帶來了精彩講解外,與選手的互動也博得網友一片稱贊:“我一直以為‘芙蓉出水’是用來形容人的,看了錢文忠老師的講解才知道,這個詞原來是用來形容詩文,真是長知識了。”“之前張大春為鼓勵牟金川,在他本子上寫了‘課子詩抄’,返場賽牟金川和他爸爸帶了大棗送給老師,真是太可愛了。”
在扎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詩書中華》秉承“公益、文化、原創”的發展方向,倡導“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節目理念,創新、全齡化參與的節目形式,讓“詩入尋常百姓家”的主旨很好地傳達給了每一位觀眾。以家庭為單位的模式,則讓人感覺到“以文風展家風,令人耳目一新”。參賽家庭之間不僅只是互相切磋詩詞功底,帶給觀眾的還有優秀的家庭教育理念。無論是父母帶著孩子來比賽,還是兒孫帶著長輩來參賽,或者是同輩的兄弟姐妹一起站上舞臺,大部分的參賽者在舞臺上,都表現出一種有禮貌、有風度的姿態,他們都是從背誦詩文到理解詩文再到感受詩文,將文化融于生活,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從而由心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美,直接表現出中華傳統美德。
《詩書中華》更是多次被多家媒體點贊獨具匠心。在比賽題目中,融入了古詩文、古詩詞、創世神話、文學常識等內容,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個方面,全方位了解中國文化之美;在場景布置上,節目則將古代的“曲水流觴”,用現代技術精致地展示出來,并且作為比賽中選擇參賽者的一種形式;加之節目低門檻的參賽機制,《詩書中華》向普通大眾敞開了大門,把大家心中原來處于高高在上的“文化”,用親民的方式傳達給所有觀眾,回歸到大眾的生活里。節目讓大家重拾了對中國古詩文的熱情,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關切和熱愛,同時帶動了全民傳承中國文化的氣氛。
《詩書中華》第一季節目雖已結束,但是對文化傳承之心的熱情,將一直燃燒在每個人心間!也希望在不久之后,我們能再一次帶著激動的心情,看到“曲水流觴只是互相切磋”再次轉動起來,迎接《詩書中華》第二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