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 家境雖貧行善卻不斷
他說:“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是這輩子從不做虧心事!我并不是希望他給我酬謝,也不是為了錢,哪怕你只是為我買瓶水,或是道一聲‘謝謝’,我都心滿意足啊!這樣我會認為你是尊重我的!”
柚子哥說,在廈門賣柚子的三年中,他撿過的手機和錢包不計其數。前段時間,有一個人,買完柚子后,把一部蘋果手機落在他攤位上。回來取走后,硬要塞500元紅包給柚子哥,但被他拒絕了。
有一回,柚子哥說:“看到一位乞討者,可憐兮兮地站在他攤位前乞討。”他二話不說,塞給他10元錢,再剝個柚子給他吃。有時碰到路過的孩子吵著要吃柚子,大人又忘了帶錢,柚子哥也會熱情地送一個柚子給孩子解饞。他說:“沒事,反正是自家產的東西,沒啥本錢。”
還有一次,在快餐店吃飯,看到一位老人衣衫襤褸,只打米飯,卻舍不得打菜。柚子哥于心不忍,硬是塞給老人5元錢,讓他買些菜配。
善念 繼承父愿一輩子當好人
在外人眼中如此“慷慨”而有善心的柚子哥,真實生活中又是怎樣的呢?為了一探實情,在導報記者的要求下,我們去了柚子哥的住宿。
在湖濱中路47號樓,一套不足8平方米的出租房內,并排著三張床,床頭放著電磁爐。擁擠而又雜亂。這就是柚子哥和妻子還有一位合租人在廈門的出租房。
柚子哥說,他骨質增生,腰部疼痛,長期吃藥。妻子則有慢性胃炎和咽喉炎,唯一的女兒在老家上高中,也有疾病。他笑言:“一家三口,都是‘藥罐子’啊!”柚子哥說,他起早摸黑賣柚子,一年有四五萬的收入,除去成本,年純收入2萬多元,加上妻子打工掙的錢,全家年收入在三四萬之間。
可即便如此,他說:“做人還是得當好人,從小父親就教導我‘再窮再苦都不能貪圖他人之財!’”柚子哥說,父親早逝,這么多年,他一直牢牢謹記父親的教誨。說到自己的父親,柚子哥一臉的自豪,還拿出一張“證明”給導報記者看,他說,他父親曾參加1943年的革命工作,為祖國解放事業做過貢獻。他是革命者之后,自然得繼承父愿——一輩子當好人!
對于一個月前的那位失主,執著的柚子哥仍然不忘隔空喊話:“失主,我無需回報,但您仍欠我一聲‘謝謝’!”
或許這聲“謝謝”也是柚子哥永遠心存善念的動力所在!如果這位失主看到了報道,請撥打導報熱線968801告知我們。
我們需要這股憨勁
在常人看來,有人可能會認為,“柚子哥”太執著,太較真了。不就是一聲可有可無的“謝謝”嗎?至于嗎?
但在這位地道的果農身上,就是有這股雷打不動的“憨勁”。采訪完畢,柚子哥硬要給導報記者塞兩個柚子帶回去,還一臉憨笑地說:“地道的平和柚,甜著呢!嘗一個吧!”我們已經知道他的熱情了,未等他拿袋子裝,就急忙謝過告別。
柚子哥一邊叫我們留步,一邊趕緊停車。我們前面快走,他在后面鍥而不舍急追。10米、20米、30米……實在拗不過,只好感激收下。陽光下,達成“心愿”的柚子哥笑了,一臉的憨厚。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誰都知道,一個成功者,做任何一件事,最需要的就是專注和執著。有了專注事情才會做好,有了執著才會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用在行善的柚子哥身上,何嘗不可以?或許,我們這個世界,有時真的就是需要這樣較真的人,人家幫你,一聲“謝謝”這是禮貌,也是修養,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有時我們就是粗心,因為沒有人這樣跟你較真計較過,所以我們容易不當回事。
如果大家都把柚子哥的這股“憨勁”也較真地掛在心頭,當成一種督促,相信“謝謝”二字會時常被掛在嘴邊。
那時,人和人之間彬彬有禮,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人與人之間互相幫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