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廈門 > 廈門旅游 > 旅游資訊 > 正文

“互聯網+”玩轉鼓浪嶼 上網可逛博物館提升游客體驗

來源:廈門日報 2016-03-15 09:16 http://www.413629.com/
[摘要] 當傳統的景區管理遇上“互聯網+”,會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答案或許會很快揭曉。

  當傳統的景區管理遇上“互聯網+”,會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答案或許會很快揭曉。日前,鼓浪嶼游覽區管理處與IT服務商四美達科技簽署戰略合作,致力于推動景區移動OA(辦公自動化)系統、線上虛擬博物館及O2O、B2C經營管理模式等信息化建設。

  鼓浪嶼游覽區管理處主任鄧輝強表示,這次與“互聯網+”跨界深度融合,正契合游覽區管理處“文化引領、創新驅動、融合共享、爭創一流”的核心理念,有助于打破條條框框,讓景區管理更加高效、游客體驗更加鮮活。

  鼓浪嶼游覽區管理處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鼓浪嶼游覽區管理處與IT服務商四美達科技簽署戰略合作。

  移動辦公自動化系統提高效率

  不同于寫字樓里的集中式辦公,游覽區管理處辦公有個很大的特點:分散。鼓浪嶼是個開放式的景區,游覽區管理處負責的五大核心景點、游客中心以及行政中心分散在島上各個區域,審批、公文處理等事項只能靠跑腿來回折騰。

  此番合作的移動OA系統,正是針對游覽區管理處的“分散式辦公”的工作特點進行定制,將實現手機端組織機構數據和單位實際數據同步,也可完成現場數據采集等工作。具體到功能則包括在移動終端上實現和計算機桌面端相同的公文處理功能;通過移動終端推送的短信、郵件進行實時公文查閱、審批、反饋;在移動終端隨時查閱會議信息或發起會議;利用GPS實現對外勤人員的考勤簽到等等。這將讓工作運轉更加高效有序,借此提升整個游覽區管理水平。

  虛擬博物館提升游客體驗

  讓游客擁有更有趣更便捷的體驗,也是這次“互聯網+”合作關注的另一個重點。

  線上虛擬博物館計劃引入時下最熱門的VR(虛擬現實)技術,分為三個子系統:博物館場景漫游子系統、文物信息查詢子系統和歷史場景再現子系統。這個線上虛擬博物館,并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網頁,而是一個數字化仿真平臺——游覽區管理處打算將“旗下”鋼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等幾個展館的藏品,有選擇地數字化,然后“搬”到線上,讓外地游客坐在自己書桌前就能領略琴島博物館風采的“冰山一角”。

  O2O、B2C經營管理模式則旨在通過線上溝通,線下操作的程序幫助游覽區管理處實現線上服務客戶的經營目標——今后,網友可通過搜索引擎輕松獲取關于游覽區管理處線上服務門戶信息。鄧輝強透露,故宮基于自身文化特點開發文創產品的做法很接地氣也很成功,游覽區管理處今后將對標故宮淘寶,基于鼓浪嶼自己的文化特點開發高質量的文創產品,并利用O2O、B2C平臺進行推廣,將文化和旅游更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據悉,雙方還將共同推動“每人每年八小時公益”活動,以“美化廈門”為主題,開展以環保、安全、關懷為內容的社會公益活動。(文/圖記者黃曉波 通訊員陳志毅)

責任編輯:蘇仕穎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政府補貼+車企讓利 鷺島車市再升溫
  • 最高有望獲1500萬元補助 廈門市擬出臺政策
  • 項目集群落地 廈門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泉州石獅:海上潑水節 再續兩岸情(視頻)
    泉州石獅:海上潑水節 再續兩岸情(視頻)
    泉州南安舉辦世界龍舟大賽(視頻)
    泉州南安舉辦世界龍舟大賽(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以下哪一種傳統非遺有“東方歌劇”的美譽 漳州:土地“減肥” 鄉村更美 6月4日今天最新油價查詢 2025年92、95號 連江經濟開發區華電儲運碼頭:迎峰度夏電 李強會見河野洋平率領的日本國際貿易促進 王毅會見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龐德偉 2025年河北高考安排及各科考試時間公布 屏山時評 | 鄉村文化建設貴在“內聚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