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閩南文化 > 泉州民間舞蹈 > 正文

泉州火鼎公婆:抬著油鍋過街表演(圖片)

來源:閩南網 2013-09-06 14:54 http://www.413629.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泉州火鼎公婆歷史由來

  “火鼎公火鼎婆”這一民間舞蹈形式產生于何年代,至今難以確考。


泉州火鼎公婆

貧家“妝人”說

  據泉州鯉城區江南鄉上村村民間老藝人楊式英介紹,該舞系始于清末。相傳有一次某地舉行規模浩大的迎神賽會游鄉活動,家家戶戶“妝人”參加游行。有一戶農家,家境貧寒,老夫妻情急之下,即用家中兩根竹竿架起唯一一口大鐵鍋,放進幾塊木柴燒起火鼎,二人抬著出門參加游鄉。又恐途中柴火燃盡,而叫女兒挑起柴擔跟隨其后,一路添柴續火。因其表演獨特,氣氛熱烈而風趣,遂廣為流傳,形成閩南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形式。

“火神”崇拜說

  人類對“火神”之崇拜,可溯源于傳說中燧人氏鉆木取火之時。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對“火”有著一種強烈的崇敬之意。而閩南地區的“火鼎公火鼎婆”正是源自對于“火”和“火神”的崇拜,是對“火神”崇敬而衍化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

油炸秦檜說

  表演油炸秦檜的故事衍化而來。

城隍“火鼎踩路”說

  據近些年調查,“火鼎公火鼎婆”舞蹈系源于閩南民俗中的城隍、王爺等神出巡時,抬火鼎“踩路”的民間習俗。

  泉州民間信仰歷史悠久,地方神袛眾多,一年四季酬神游佛、迎神賽會不斷。單泉州城內就有關帝、天后、吳真人以及府、縣二個城隍等。城隍系管轄陰陽兩界最高神明,其權力之大,據《泉州府志》引《陳讓碑記》載為“監察官民善惡”。凡大小官員到位“必先假廟與神誓其陰陽表衷協于正直”,否則生前死后都將受到城隍責罰。

  泉州城隍凡春秋二祭,府城隍五月十三日為神誕日,凡遇重大節慶,城隍金身及廟中大小諸神必與泉州城中神格較高的眾神明一道上路出巡。清·乾隆《泉州府志》記上元夜泉州迎神踩街盛況:“妝為神像”、“假面盛飾”、“鳴鑼助喊”、“其疾如風”、“一國若狂”。

  各路神明出巡前必先經一番“踩路”,掃除路上妖氛,以保一路清凈。至今金門城隍四月十二神誕出巡的前一天晚上,各鋪境須抬一“火鼎”,并由道士在前開道,沿著明日城隍爺出巡的路線從頭到尾走上一圈,稱為“踩路”,極其隆重。只是金門“火鼎”系燃食用油而非燃柴而已。

  金門城隍廟始建于明代,其人、神、信仰、習俗大都由泉州傳入,可證泉俗迎神賽會抬“火鼎”習俗年代更為久遠。時至今日,泉州城鄉尚有結婚抬嫁妝,必由父母認真燒起一爐旺旺的炭火,請一懂“禮”的長者擔著走在隊伍最前頭;而新娘臨入夫家門時,亦必從夫家特意燒起的炭爐上跨過,稱之為“跨火爐”。上述“火爐”皆意在趨邪除污,與城隍“火鼎踩路”功能一致,可見“火鼎”在泉州民間習俗中影響之深。

  泉俗城隍“火鼎踩路”今已罕見,卻見保存于金門海島。而泉州城鄉由迎神賽會的抬“火鼎踩路”,衍化成為“火鼎公火鼎婆”抬“火鼎”踩街游行,又由燃油改為燃柴,不但節省開支,而且可平添許多趣味情節,增加舞蹈的熱烈氣氛,更能為普通百姓喜愛。

  推薦閱讀:泉州拍胸舞  泉州彩球舞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李光地故居2023-12-14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百年番仔樓里的華僑傳奇
  • 全省唯一 泉州梨園戲《朱買臣》入選
  • 泉州兩劇目入選中國戲曲像音像工程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隔墻工廠”有新意?惠安這么做→ 海峽花卉產業園內技術人員察看蝴蝶蘭長勢 “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全國約七成宅基地發證 一本產權證帶來農 福建藝術類本科校考批、普通類本科提前批 傳承優良傳統 汲取奮進力量 三明市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專題班在滬開班 一見·站在歷史的坐標前,我們如何凝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