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娛樂 > 電視劇 > 國內電視劇新聞 > 正文

《人世間》取景地在哪里 人世間取景地打卡攻略

來源:八寶網 2022-03-03 16:02 http://www.413629.com/

  《人世間》雖然已經收官了,但講述的故事深深烙印在我們心中,除此之外,劇中的一些場景則非常有年代感,驚艷了很多人,那么,取景地是在哪里?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人世間》取景地在哪里

  該片拍攝時足跡遍布長春市、吉林市、白城市等地,其中具有風景如畫的吉林農業大學多次在劇中出鏡,驚艷了全國觀眾。

  《人世間》城市生活的取景基本集中在長春市,取景點多達200多處。光影之中,一個個年代感強、帶有鮮明長春印記的地標和建筑展現在人們面前。

  人世間取景地打卡攻略

  《人世間》第27集里面,88路公交車站點在一片碧綠的湖邊,這個湖就是吉林農業大學藍湖。

  《人世間》第32集中,白雪皚皚中出現了一條充滿人文氣息的小路,這就是吉林農業大學的鯤鵬路。

  在《人世間》第42、43集中,周楠在美留學時出現了一個極具多元建筑美學的校園更受關注,取景地是長春建筑學院的奢嶺校區。

  《人世間》第47集中,宋佳漫步在一幢飛檐翹角,碧瓦朱檐的樓前,這就是吉林農業大學行政樓(主樓)。

  同樣在這一集里,劇中出現了一個20世紀90年代的課堂,這個課堂就是在吉林農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階梯教室取景的。

  《人世間》第48集出現了寬敞明亮的圖書館,就是在吉林農業大學圖書館拍攝的。

  劇中的“吉春火車站”就是著名的長春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教學樓,已故著名科學家黃大年生前就是在這里辦公。至今,這里還保留著黃大年的辦公室。

  周秉昆和鄭光明會面的地點,也是劇中鄭母經常帶鄭光明賣冰棍的“人民電影院”,實際上就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長春電影制片廠的舊址。

  劇中經常出現的有軌電車是長春市的54路、55路有軌電車專線。這也是長春市的一道獨特風景線。這兩個專線最早可以溯源到1941年。隨著城市的發展,有軌電車已經被更便捷的公共交通所取代。但長春市專門保留了這條有軌電車專線,按公交線路運營,就是為了留住這份珍貴的城市記憶。如今,這里已經成為城市打卡地。尤其到了秋季,有軌電車沿線黃葉飄飛,美不勝收,每天都吸引很多攝影愛好者專門迎候在這里拍攝。長春市還將相關街路設置成不掃落葉的大街,更增加了這一帶景觀的美感。

  劇中“菇園吊橋”成為手機導航里的“熱門”地點,許多觀眾前來拍照打卡,激發了通化本地市民體驗家鄉文化的熱情。除了游覽吊橋,菇園村內大面積的3D立體彩繪墻同樣吸引著大批游客駐足觀賞、拍照留念,成為另一處富有人氣的打卡地。去年以來,菇園村結合當地實際,以“美麗田園 多彩鄉村”為主題,對村居民宅進行彩色粉刷,共在菇園廣場及周邊墻體繪制3D立體彩繪2000平方米,涵蓋了傳統文化、特色產業、地方民俗、國產動畫等多個內容。

  以上就是有關全部內容介紹,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繼續關注。

原標題:《人世間》取景地在哪里 人世間取景地打卡攻略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中央政法委印發通知要求學習宣傳丁宇翔同志
  • 7月1日油價調整最新消息:92號和95號汽油價
  • 全國鐵路暑期運輸7月1日啟動 預計發送旅客9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隔墻工廠”有新意?惠安這么做→ 海峽花卉產業園內技術人員察看蝴蝶蘭長勢 “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全國約七成宅基地發證 一本產權證帶來農 福建藝術類本科校考批、普通類本科提前批 傳承優良傳統 汲取奮進力量 三明市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專題班在滬開班 一見·站在歷史的坐標前,我們如何凝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