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召開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正式發布了《廈門美麗海洋建設行動專項規劃(草案)》(以下簡稱《規劃》)。該規劃提出,廈門將建成中國美麗海洋的典范城市。
廈門海洋資源環境稟賦優越,在跨島戰略的指引下,于2002年和2006年先后對西、東海域進行全面整治,退出海域養殖,優化用海結構,全市海域港口、旅游、生態的主體功能所占比重達到80%左右,促進了港口航運、濱海旅游業的加快發展。
廈門大力推進海洋生物制藥、游艇郵輪、海水綜合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的發展,全市海洋經濟增加值從2003年的94.6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318.5億元,占全市GDP的11.3%,年均遞增12%。目前,該市每平方公里海域創造的海洋經濟增加值達8100萬元,為全省平均水平20倍以上,全國平均水平的40倍以上。同時,該市扎實推進海域生態修復,大力發展海洋科技。
《規劃》明確了未來一個時期廈門建設美麗海洋的愿景,即到建黨100周年時,實現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海洋科技創新、海洋文化豐富和海洋管控有力有效的新局面,基本實現美麗海洋建設,把廈門建成中國美麗海洋的典范城市。到建國100周年時,廈門藍色經濟將實現綠色增長,海洋科技創新強勁,海洋文化繁榮,海洋綜合管理、綜合治理共管共享,實現經濟海洋、生態海洋、創新海洋、文化海洋、和美海洋全面高度協調發展,把廈門建成實現中國海洋強國夢的樣板城市。
《規劃》提出了美麗海洋戰略近期目標,即2014年~2015年,海洋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海洋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海洋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海洋管控進一步增強;中期目標為:2016年~2020年,海洋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海洋科技創新驅動強勁,海洋文化建設有新成果,海洋管控高效。
為實現美麗海洋發展目標,在空間布局上,廈門將突出各海灣特色,立足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實施一核引領、兩翼互動、環灣統籌、南北拓展的戰略布局,努力實現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生態文明、海洋科技創新強勁引領、海洋文化繁榮豐富、海洋管控高效、平安海洋、和諧海洋的戰略目標。
廈門將發揮全社會力量,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強力推進“六大行動”(海洋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行動,海洋生態文明全面提升行動,海洋科技創新強勁引領行動,海洋文化旅游加快發展行動,國際、對臺交流與合作拓展行動,和美海洋建設深入推進行動)和“二十項工程”(千億產業鏈培育工程、現代漁業創新工程、企業培育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