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3世界閩南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總面積6500平方米的“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共展出了2100多件文物、800余張照片,盡顯閩南文化風味。記者了解到,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作為長久展示中心,不僅在世界閩南文化節期間開放,在以后的日子里,市民也可在市博物館開放時間9時至17時前來參觀。
海內外征集文物閩南文化大展示
從廈門征集的閩南語字典手抄本《十五音俱無字》,從新加坡征集的歷史小說《平閩十八洞》,從臺灣地區征集的“陳三五娘”木板畫床堵、《瀛海蔡氏西石埕份家譜》、舊石器時代的古脊椎動物化石、貼金透雕花鳥雀替……今年3月份以來,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派出文物征集組,從漳州、廈門、潮汕、臺灣地區及海外累計征集和接受捐贈的文物達428件,涉及瓷器、木、石、紙、布、錫、銅等,涵蓋了宋、元、明、清等朝代及民國時期,昨日,這些文物在各個展示區里靜靜地述說著閩南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傳播的歷史進程。
移步有景,這是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給游客最深刻的印象,走上幾步,就有新的展示內容撲面而來。對外展示的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包括設于市博物館二樓、三樓的主題館、“南建筑陳列館”和“閩南音樂戲曲陳列館”及庭院戶外展區,以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為主,還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市華僑歷史博物館、市圖書館、市藝術館、晉江市博物館借展一批文物。
聲色電齊發真人上陣互動
移步館中,總是在不經意間與各種各樣的美撞個滿懷。按以往,博物館的常用布展方式一般以時間排序,但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可就不一樣了,主題館提煉出五種閩南文化之美,串成五個篇章:“方言古韻,美在鄉音”、“文化淵源,美在底蘊”、“慎終追遠,美在親緣”、“多元信仰,美在和諧”、“遺產絢爛,美在傳承”。
以前參觀博物館,總覺得周圍一片寂靜。與這種靜態展示不同,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的布展綜合采用了現代技術、文物史料、美術設計、影視音樂等多種方式,可謂聲色電齊發,增加游客的好奇心。
比如,走進“方言古韻美在鄉音”部分,在一張泉州地圖下方安裝了泉州各地的地名按鈕,摁一摁,就會發出當地口音的閩南語發音:“我是泉州人(或‘我是晉江人’等),你吃了沒?”多摁幾遍,即使您是外地人,也能區分這幾個地方的閩南語發音的細微差別。
參觀中,經常能碰到真人上陣與游客互動的場景。還沒進館里,精彩的提線木偶表演就已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看,木偶舉手投足間,寫好“花好月圓”四字送游客,博得游客掌聲連連。在“泉州講古”處,出名的泉州講古人林斌斌親自上陣,若不著急,停下腳步,聽聽講古也是一樁美事……
暢游主題館海外游客有好評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當講解人員說起關于惠女服飾的門道時,新加坡福建會館館長、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會長蔡天寶先生聽得津津有味。
蔡天寶先生祖籍泉州晉江,雖說他出生在新加坡,可是卻說著一口地道的閩南話。因工作關系,他并不經常回家鄉,這次專程回來參加世界閩南文化節,他說家鄉舉辦這么重大的文化節,作為海外游子,要趁機回來走走看看。在主題館里,他觀看得非常仔細,不時向身邊的講解人員提問。去年底,“藍海福建”文物展在新加坡福建會館舉辦,蔡天寶先生說舉辦那樣的展覽是為了讓年青一代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對自身文化的生命力產生自豪感,而這次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的開展同樣具有這樣的效果,是一次很不錯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