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臨近,第一批80家景區門票降價名單日前公布,“平均降幅37%”“13個景點免費”的字眼令人眼前大“亮”,在“黃金周”變“漲價周”、門票“只漲不跌”的背景下,這個消息多少讓人有點意外。
然而,就在不斷有網友揭露降價景點“太水”,多是無人、無車、無知名度的“三無”景點的批評聲還未消停之時,記者調查發現,更有甚者一些原本早已免費的景點,這次又奇跡般地“穿越”,列進名單又“被免費”了一次,被網友諷為純屬“搭車充數”。
八大山人紀念館、真跡陳列館售票人員告訴記者,景區從去年7月起就免費對外開放了。一位在紀念館工作30多年的工作人員說,紀念館10多年來的票價都是20元/人,從來沒有過40元/人的票價。然而,在此次公布的降價名單中,這個景區的原票價為每人40元。
在降價名單中的另一個免費景點南京將軍山景區,記者發現,這個所謂“免費”同樣也屬被“二次免費”。
記者從南京雨花臺區旅游局得到證實,今年7月10日,經雨花臺區區委區政府與景區投資人協商后,決定把將軍山風景區免費向市民開放,并非在此次國慶、中秋雙節惠民政策下才作的調整。
顯然,有的地方在國家讓利惠民的要求下,玩起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老一套,為了完成上級的“降低名額指標”,把一些游人稀少、名氣不大、早已免費開放的景點拿來“濫竽充數”,想以此“蒙混過關”。
江西省旅游局質量監督管理所所長鄧曉明等業內人士認為,一些游覽點降價的導向很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這種降價不能流于形式、摻雜“水分”,如此會讓公眾對國內旅游失去信心。
在為降價免費叫好的同時,一些游客也發現,免費往往是以犧牲景區服務質量為代價的。游客對景區免費開放的舉措表示歡迎,但他們同時也希望不要因為不收費就減少對景區的投入、減少對景區的維護以及對游客的服務。
將軍山風景區總經理汪強稱,從7月10日至今,景區都是在負債經營。目前,景區每個月負債在20萬元-30萬元左右。免費開放之后,客流量增大,對景區的破壞也多了,所需的人工成本與維護成本都增加了。
鄧曉明說,一些景區在建設過程中得到政府大量投入,在還未成熟運營之前,通過門票收入支撐是可以理解的。但長此以往均依賴門票經濟不可取,成熟的景區運營應該提高游客在景區的二次、三次消費,著重提高“衣食住行娛”大旅游綜合經濟效益,而不再單純依靠門票收入。如此,景區降價之后,旅游服務才不會“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