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馬薩諸塞州東北部的小城塞勒姆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里不僅是第一批英國移民登陸北美大陸的地方,還發生過一件著名的女巫審判案。被捕者達200多人,其中19人被處以絞刑,還有4人死于獄中……許多年后的今天,女巫已經成了塞勒姆的特色文化,滿大街都能見到與女巫相關的店鋪,世界各地的女巫愛好者也常常匯聚在這里交流“巫術”。
1630年初創、1836年建市的塞勒姆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東北部,距離波士頓僅20多公里,人口不到5萬人。塞勒姆是北美最古老的海港之一,它的歷史幾乎與北美大陸殖民開發史同步。許多年前,“五月花號”上的第一批英國移民就是從這里登岸、定居的。
塞勒姆的名聲很大,在美國幾乎是家喻戶曉,但這并不源于它的悠久歷史,或是精心保護的古老建筑與街道,而是因為那場著名的“女巫審判案”。由于這起案件,塞勒姆也得到了另一個名字——“女巫之城”。
塞勒姆
怪病引發的審判案
20多名無辜“女巫”被處死
在詞典里,“女巫”是指會使用占卜術、通靈術等法術的女性巫師,又稱魔女。關于女巫的傳說由來已久,古希臘的神話中就已經出現了女巫形象。在中世紀以前,女巫通常都有著不錯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但進入中世紀后,天主教會開始貶低并丑化女巫,胡亂捏造女巫形象,甚至活活燒死她們。以至于后來人們開始相信:每天夜里女巫們會穿過煙囪,騎上掃帚飛到惡魔們的集合地去參加聚會,甚至連冰雹、農作物欠收和疾病也是由女巫造成的。
1487年,歐洲天主教會出版了針對女巫的“專業書籍”——《女巫之錘》,書中詳細地記述了各種識別、審問“女巫”的方法。隨著近代印刷術在歐洲的推廣,此書在1487年至1669年近200年間,竟接連再版了近30次,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獵巫潮”:如德國小城班貝僅有6000人口,但在5年之內,就有600人被判為女巫葬身火海;而德國另一座小城維爾茨堡,5年內也有近900名“女巫”冤死火海。
而遠在大西洋彼岸的塞勒姆,情況與歐洲大陸并無二致。1689年,這里建立了第一所教堂,并請來了一位名叫帕利斯的牧師。
1692年的3月,牧師的女兒突然得了一種怪病,她行走跌跌撞撞、渾身疼痛,還會突然發作痙攣,表情非常恐怖。隨后,平時和她形影不離的幾位少女也相繼出現了同樣的癥狀。這些少女的舉止也變得怪誕離奇,她們結成一伙,形影不離,互相重復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或者突然尖叫,或者突然歪歪斜斜地擺出僵硬靜止的姿態,實在是匪夷所思。當地的醫生嘗試了各種方法醫治但均以失敗告終,于是就說這種病癥是有人使用了巫術,使這些少女中了邪。
由于對這些少女的奇怪病癥沒法解釋,猜疑和不安開始在人們腦子里發酵。而在300多年前,對病癥的唯一解釋只能是巫術作怪。那么,是誰在使用巫術呢?牧師的女奴蒂圖巴、一位女乞丐和一個孤僻的老女人被懷疑為事件的始作俑者,因為她們都是少女們平時不喜歡的人。
在當時,如果被認定是女巫,是肯定會被處死的。因此一開始,女奴蒂圖巴拼命辯解,澄清自己與這種奇怪的疾病并無關系。但后來,她發現一味辯解并不起作用,便決定“棄惡從善”,揭發女巫。這一做法成為了一系列不幸事件的起源。
在女巫作怪這個陰影的籠罩下,整個塞勒姆人心惶惶。一些村民也提供了一些“女巫”作祟的現象,比如他們的牛奶和奶酪無緣無故地壞了;再比如有一個女人來看過一家的牲口以后,牲口就生下了一個怪胎等。
此時,恰逢馬薩諸塞州的總督從英國回來,他下令組成正式的審判法庭——“塞勒姆女巫審判案”正式開始了。在這個法庭上,法官們決定:患病的人聲稱的“看到了巫婆身上的光圈”的證詞,可以作為證據,一些懷疑自己受到巫婆傷害的人,假如身上有紅腫或者其他不能解釋的印痕,也都可以作為巫婆傷人的證據。
隨著迷信的蔓延,被指控為女巫的人越來越多。不幸的是,這些被指控的人根本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甚至還很可能會莫名其妙就被送上絞刑架。為了避免這個命運,她們前仆后繼地走上了蒂圖巴那樣的揭發之路:首先承認自己是女巫,然后揭發別的女巫,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棄暗投明、棄惡從善。在當時,親戚間相互揭發、女兒檢舉母親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在有人被揭發為女巫的時候,家人會立即“劃清界線”,還贊同懲罰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到了夏天,盡管塞勒姆和波士頓的監獄里已經人滿為患,但“女巫”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中,局面很有些要將整個塞勒姆的居民都送上絞刑架的勢頭。此時,指控他人已發展成為一種發泄私憤的途徑,受害者不僅有普通的農民、生意人,甚至連牧師和教長,以至總督的夫人都受到指控。
到了9月,被捕者已達200多人,絕大部分都是女性,其中19人被處死,還有4人死在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