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清水江,日夜奔騰急。
發源于貴州黔南州首府都勻市斗蓬山的清水江,一路匯溪聚流,穿越風光旖旎的崇山峻嶺,流過風景秀麗的民族村寨,來到了黔東南地區臺江縣的施洞。
威武的龍頭,脖子上掛著的全都是鵝
這施洞本是清水江邊無數個村鎮中的一個小鎮,卻因一個獨特的節日而正在為世人所矚目。這個獨特的節日就是“施洞獨木龍舟節”。
龍舟賽下午兩點舉行,但觀看龍舟賽的苗家人和外地游客,都不約而同地提前,齊往施洞鎮旁的清水江邊趕去。有三五成群,從各山寨走來的;有乘坐客運站車、從各地慕名而來的,有騎摩托、騎單車趕來了;有劃著烏篷小船,從清水江上下游奔來的……往日寧靜、清幽的清水江兩岸,此時此刻,人頭攢動,笑語頻傳,熱鬧歡騰。
苗族同胞舉行龍舟節,迄今己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施洞獨木龍舟節,不同于其他地區的龍舟節:
一是舉辦的時間不同。別的地區賽龍舟時間在端午節前后,而施洞苗族是在每年農歷5月23至27日之間舉行。
二是龍舟的制造不同。別的地區制造龍舟是用許多塊木板組合而成,施洞龍船船體一律用杉樹。龍舟古樸碩大,別具一格。舟身用三根高大杉木掏空而成,中間一根獨木為母舟,直徑約70厘米,長約24米,兩邊各置一根直經約50厘米,長約17米的子舟。下水時用竹蔑將三根并列扎成一排,裝上精雕細刻的五彩龍頭。龍頸上掛滿寨中的姑媽舅爹饋贈的鴨鵝,舟上有女婿送來的豬、羊等。
居住在施洞鎮的苗族先民,乘獨木船,從湖南沿清水江而上、到達此地,定居下來。據苗家老輩人傳講,遷徙到施洞的時間,約在農歷5月下旬。定居后,開荒種地。生活漸好,便邀約各寨寨老,議定每年農歷5月25日至27日,舉行獨木龍舟賽,紀念祖先到此開辟家園;同時,也為了祈求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生活安穩。后來。這場獨木龍舟賽,也是苗家人自娛自樂、弘揚苗族龍舟文化。
以施洞為中心的清水江沿岸,苗族的獨木龍舟節是男人的節日,顯示的是男人的力量。女人是不能參加的,不能坐龍船、不能摸龍船、家里有懷孕或坐月子的都不能參加。
竟渡時,鑼鼓喧天,舟上人員隨著劃水的節奏齊聲大喊“晦——嗨”,氣勢磅礴,扣人心弦。一對又一對龍舟開始比賽,只聽得鐵炮咚咚響,龍舟飛快掠過江面。
他們都是寄予了厚望的
龍舟上鼓聲頻敲,催促舟上水手用力齊劃;岸邊觀者情緒激昂,高喊“加油”,更有人燃放炮仗助陣。正是:鼙鼓動時雷隱隱,龍頭凌處雪微微。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