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泉州12月23日電(林長生)廁所屋頂覆蓋特殊的茅草,這種巴厘島風格的建筑形態,呈現于泉州惠安縣黃塘鎮葵花休閑農業觀光園內的旅游廁所中,改變了人們對公廁的刻板印象。這樣的公廁是泉州2015年“旅游廁所建設成果”的縮影。記者從泉州市旅游局獲悉,今年泉州全市計劃建設73座旅游廁所,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設,泉州“旅游廁所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
今年起,按照國家、省“旅游廁所革命”的工作部署,泉州啟動旅游廁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旨在提升旅游廁所建設和管理水平,優化旅游公共服務,樹立旅游新形象。2015年至2017年,泉州將新建和改擴建旅游廁所203座,其中2015年新建旅游廁所48座,改擴建25座,主要分布在泉州全市旅游景區、旅游交通線路、休閑集鎮和特色村(包括鄉村旅游點)、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步行街區等。
“廁所形象事關城市文明形象,廁所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泉州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讓旅游廁所具備現代旅游形象,注重將廁所建設與文化提升相結合,為此,旅游部門采取了依托高校資源征集旅游廁所設計方案、鼓勵景區廁所在保證廁所使用功能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等措施,如泉州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的旅游廁所外觀與園區明清時期閩南“出磚入石”的建筑風格保持一致。
此外,在“旅游廁所革命”推進過程中,泉州旅游部門嚴格按照標準化建設、樹立典型引領提升、走出去交流學習旅游廁所建設管理先進經驗、重視環保生態優先等,建設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生態環保、符合標準化、實用美觀的旅游廁所,如惠安葵花休閑鄉村觀光園的公共廁所采用了“風格古樸、設施現代、環境田園化”的建設模式,頂系干草所覆,土墻壁為身,周圍種植高大的棕櫚樹,是泉州“旅游廁所革命”的標志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