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力海洋之城 加快建成“海上石獅”
石獅市第八次黨代會第三次會議精神解讀③
石獅三面環海、擁有68公里美麗海岸線。海洋是石獅鮮明的城市特色和絕佳的地理優勢,也是石獅實現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中國共產黨石獅市第八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提出“堅持資源賦能走前列,致力打造活力海洋之城”,強調要主動融入“海上福建”戰略,深化海洋產業發展示范市建設,加快建成“海上石獅”,向廣闊海洋拓展發展空間。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活力海洋之城怎么打造?立足自身特色,用好資源稟賦,石獅給出的答案是:做優港口物流通道、做強特色海洋經濟和做活魅力濱海文旅,三者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以海為媒,貨通四海,做優港口物流通道。石獅要借力全省港口運營一體化和“絲路海運”建設,積極推動石湖港區7#8#9#泊位擴建,啟動錦尚作業區6#泊位擴建工程,拓展近洋航線和外貿內支線,發展口岸“一站式”訂艙、國際集裝箱集拼出口等新業務,為閩西南和周邊省份小商品出海打開通道;高效運營石湖港區航運中心等配套設施,謀劃疏港鐵路等集疏運體系建設,發展海港、陸港、空港多式聯運,提升大宗商品儲運中轉能力;以大港口構筑大交通,推進福廈高速晉石支線等區域互通工程,加快永寧外線、石永路、國道G228等道路建設提升項目,探索出城通道立交化、快速化改造。以大交通發展大物流,促進圓通、韻達、郵政等頭部物流區域總部落地運營,推進網商園公共倉儲中心建設,織密智慧高效、可靠便捷的商品流通網絡。
經略海洋,向海圖強,做強特色海洋經濟。石獅要加快建設海洋生物產業研究院,引進一批海洋藥源培育項目,引導海洋生物制藥集群化發展;發展海上通信設備制造,拓展海洋環境監測、海洋數據服務等新業態,延伸海洋信息應用產業鏈;加大遠洋漁業扶持力度,推進祥芝國家中心漁港等一批漁港提升建設,打造“智慧海洋牧場”,發展海產品精深加工,創新產供銷一體化模式,爭創國家級漁港經濟區;推動臨海工業發展,積極引進海工裝備、氫能源等優質項目,引導外向型制造企業向沿海港后空間集聚。
文旅融合,樂享濱海,做活魅力濱海文旅。石獅要整合港口、海灣、岸線公園和海絲遺址、海洋文明等特色資源,放大“海絲航標名城”“閩菜地標美食城市”等IP效應,發展海上觀光、海上運動、游艇經濟等新興業態;加快建設十里黃金海岸度假區、觀音山主題公園等濱海景區,努力建成國家級濱海旅游休閑名城;推進全域旅游聯動發展,完善紅塔灣旅游路、峽谷旅游路周邊景觀體系,高標準建設濱海休閑酒店群,優化游客換乘擺渡系統,促進“吃住行游購娛”全鏈式繁榮;注重以文塑旅,加強“海絲三寶”等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推進八卦街、華山古民居、永寧古衛城等文化片區的原真性修復,用文化彰顯旅游魅力,用旅游帶動文化傳播。
風從海上來, 潮涌獅城畔。面對自然給予的厚厚“海洋家底”,石獅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有底氣、有自信、有能力,能把家鄉建設成為一座活力的海洋之城。(記者 楊德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將海絲底色融入全球文化版圖2025-06-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