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住宅電梯,關系著住戶們的日常出行,受到不少市民的關注。日前,記者從市便民服務中心獲悉,從成立至今,接到市民關于電梯方面的來電共計196起,今年就有121起。其中咨詢類的13起,其余108起均為投訴類,且多為市民反映其小區電梯發生故障。
記者發現,我市部分小區電梯安全管理意識較為淡薄,沒有一套完整規范的安全管理體制,導致小區電梯頻現故障,住戶抱怨連連。
電梯頻現故障
都哪些原因引起的?
近日,市國土規劃和房產管理局聯合物業管理站開展物業管理知識培訓會議,會議邀請到泉州市特種設備檢驗工程師楊華城作電梯安全管理知識專題講座。針對電梯頻現故障的原因,楊華城作了解釋。
“據調查結果統計,電梯機房溫度過高、電壓波動過大、井道積水以及不文明使用電梯,約占電梯故障原因的百分之六、七十。”楊華城分別舉了幾個例子,泉州一小區因電梯機房溫度過高,導致一電梯一天內5次發生故障;某小區因電梯井道設計不合理,底坑積水并滲入電梯開關,導致零件生銹并接觸不良,電梯門自動關閉;某業主在樓道燒紙錢導致電梯自動開啟噴淋系統,最終水下滲至井道造成電梯故障。
楊華城介紹,正常情況一臺電梯每年一檢,每個月需要維保兩次,每次需要維保28個項目。“維保不到位,也是造成電梯多現故障的原因之一。物業公司應該選擇簽訂合適的維保服務,過于低廉的維保費用無法保證維保質量,還可能導致故障后設備需要大修。”他舉例,曾經廈門有一家維保服務公司進駐泉州的時候,收取每臺電梯100元維保費用,但平時電梯沒故障時,維保人員就不上門維保,最后電梯機柜故障了,后續更換及修理費用卻高達12萬。
楊華城坦言,雖然電梯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在所難免,但大部分如一些人為性的、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故障,都是可以避免的。
電梯安全管理
物業其實可以有所作為
怎么規避電梯故障的頻發,在這方面,作為一家小區的管家,物業方面是可以也應該有所作為的。
“物業方作為小區電梯使用單位,也是第一責任人,應為電梯機柜提供良好的環境,如裝設大功率風扇、溫濕計,隨時監控機房溫度;業主裝修期間做好電梯的清理工作;呼吁、引導業主文明使用電梯;做好電梯和井道的防水工作;加大小區電梯日常維保費用的投入……”針對上述幾項故障原因,楊華城分別支招。
記者獲悉,電梯屬于特種設備,物業在將其投入使用前,要經過嚴格的監督檢驗合格,需提前到行政部門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此外還需配套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有相應資質的安全管理員,等等。“物業必須保證電梯內的緊急報警裝置能時刻有效運行,發生困人事件能夠第一時間通知維保人員前往處理。從打通電話后開始計時,困人時間若超過2個小時,電梯故障事件即升級為事故。”楊華城說。
此外,電梯需在顯眼處張貼、標明各類合格標志、電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項等。還需制定突發事件或事故的應急預案。電梯如果出現故障或者異常,如意外滲水,必須立即停用,待全面檢查消除隱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電梯發生事故,按照應急救援預案通知專業人士前往應急救援、排險和搶救,保護事故現場,并且立即報告事故所在地的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物業聘請的電梯安全管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事故救援人員也必須有相應資質,無資質人士如小區保安不得隨意施加救援。(記者 吳漢松 林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