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7日訊 泉港東張村是高調的,走在村里的鄉間小路,兩側一面面巨大而美麗的油畫墻,袒露著一份獨有的驕傲;東張村又是低調的,三十多幢極具華僑特色的南洋樓,靜躺在村莊各個角落,每一幢南洋樓都藏著一個故事,關于東張、關于家族,充滿了沉甸甸的歷史感。
墻上紅梅欲與地上古榕相媲美
創意“油畫墻” 成了東張人的驕傲
東張村是名副其實的“油畫村”,村里頭成片民宅的墻壁上,用畫筆勾勒出一幅幅油畫,吸引了不少人特地前來觀賞。
在村口不遠處的荷花池邊,星星點點的荷葉正慵懶地浮在水面上。對面不遠處,清新而富有詩意的風景畫卷依次排開,與水面連接得恰到好處,讓人看得心曠神怡。一個人行走在鄉間小路上,青山綠水、壯觀瀑布、百花盛開……沿路各式各樣的風景畫,不斷撞進你的眼球。
這些油畫墻是怎么來的?76歲的村民林良姐清楚地記得,兩年前,有一對夫婦開始在村里一些民房的墻壁上“亂涂亂畫”,隨后同村的幾個村民也加入,當時很多人無法理解,覺得這是在破壞村里人的房子。而等到墻壁上一幅幅美麗的油畫完整呈現出來后,大家才曉得其中的用意。如今,這些油畫墻已經成了村民們的驕傲。
被譽為“油畫村”的東張,不僅擁有新奇的油畫墻,村里有六七十名村民也先后進入油畫行業。他們從零基礎開始學起,短短兩年時間,已經慢慢上手。這些村民現在都在村里的油畫產業基地做事。
“我沒讀過書,以前想都沒想到,自己還能接觸到這么‘高級’的玩意。”說起油畫,44歲的村民陳永福十分興奮。
這家油畫基地便是此前發起描繪油畫墻的夫婦所設立的。老板娘黃秋美告訴我們,丈夫是東張村人,當初想結合自己的工作為村里做些什么,于是就有了在墻上畫風景圖的創意,如今看來效果不錯。
三十多幢南洋樓 滿載全村人的記憶
在東張村,零散分布著三十多幢氣派的南洋樓,讓眾多海外華人華僑牽腸掛肚,成了他們每年祭祖和過年回來一定要去探望的地方。
跟著東張村書記陳志成的腳步,我們來到一幢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南洋樓里。這幢樓由中西兩種風格建造而成,呈“L”型,樓頂最中間分別寫著陳昇樓與南洋樓。
現在的主人之一、52歲的陳慶華告訴我們,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時,這幢樓里足足住了有30多戶、100多人。不過,改革開放以后,他們有的在外面蓋了新房子,有的移居國外,如今只剩陳慶華及其伯伯兩家,總共15人。
“不過,只要有祭祖、結婚等重大日子,那些親戚都會回來。”陳慶華說,大家聚在南洋樓里,感覺又回到當年。
這幢南洋樓,曾吸引不少人來參觀。之所以如此“火”,東張村書記陳志成開玩笑地說,“可多虧了這個時鐘!”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我們看到,在陳昇樓樓頂,有一個明顯較深的口,那里原來有一個時鐘。陳慶華說,“以前手表和時鐘還不是很常見時,全村人可是每天都跑我家來看時間呢,可熱鬧了!”(海都見習記者 柳小玲 海都記者 呂波 文/圖)
鄉村名片
2013年12月獲福建省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先進村
2014年1月獲泉州市美麗鄉村評選第四名
2014年4月獲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2011-2013年度文明村
2014年6月獲泉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2014年9月獲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福建省財政廳授予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優秀項目單位
2015年5月獲省級文明村
2015年8月獲全國計生協會基層群眾自治示范村
2015年11月獲福建省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舞臺劇《覺醒年代》在泉上演2025-06-2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