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泉州新聞 > 正文

探訪泉州僑村新貌:喚醒散落的僑厝“明珠”

來源:福建日報 2023-11-30 09:53 http://www.413629.com/

  一座僑厝,一個故事。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從明末開始許多泉州人“下南洋”謀生,從而造就了其“十戶人家九戶僑”的特色僑文化。漫步世遺之城泉州,歷史的滄桑留在了一棟棟古厝洋樓里,它們盛滿了華僑的鄉愁,訴說著深沉的家國情懷,猶如散落的明珠分散在泉州各地。

  時光荏苒,曾經的僑厝如今都是什么樣貌?冬日暖陽,記者探訪泉州僑村,聆聽其中的家國故事,感受僑村日新月異的變化。

c65c93c3-72c4-4aba-a99a-13a0f5c0a8b8.jpg

  泉港區益海實驗小學的學生到東張村參加研學活動。

  行走在藝術的殿堂

  人們對城市里的博物館早已司空見慣。然而,一個村莊同時擁有五六座博物館、文化館、歷史陳列館是一種什么體驗?泉州僑鄉文化名村泉州鯉城區王宮社區,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

  走進王宮社區,0.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鱗次櫛比的民居中,有雕刻精美的紅磚古厝,有豪華氣派的西洋建筑,還有中西合璧的番客樓,漫步于此猶如行走在藝術的殿堂。

  王宮社區的常住居民有1000多人。在這里,家家戶戶都與海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的先輩在明末清初時便陸續赴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乃至歐美等國謀生,因此這里的僑厝具有萬國建筑的特色。

  作為當地的大姓,王宮社區的林氏大多分布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因此,始建于1935年的林氏古厝兼具閩南傳統院落特色與南洋風格,其建筑集石雕、磚雕、木雕、堆灰、漆藝于一體,工藝精湛、美輪美奐。2019年底,經過一番修繕后,林氏古厝已變成了“王宮歷史文化展示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成為記錄當地人鄉愁的紀念館。

  “由于林氏后人基本都在海外,為避免祖宅因空置而破敗,林氏后人主動將宅院捐出來,作為王宮僑文化的展館。”古稀老人陳如榕說。熱愛收集史料和老物件的陳如榕參與了村里每一個展館的興建。

  像林氏這樣的古厝,王宮社區還有許多。例如,在陳氏宗祠里的“王宮陳氏華僑歷史博物館”“一帶一路風情館”,在旅美著名僑領陳守仁舊居的“陳守仁博士陳列館”等,都成為展示王宮社區僑文化的展館。

  對于興建各類博物館、文化館、歷史陳列館,王宮社區的海外僑胞們非常支持,他們不僅出資出屋,還主動尋找、搜集歷史物件、信件等寄回來,不斷豐富展館的內容。

  最近,陳如榕又在參與一座新的僑批展示館建設。僑批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親人的錢款與書信的合稱。泉州最早、規模最大的僑批局,就坐落于王宮社區一座三層的歐式僑厝奇園里。西洋窗、羅馬柱、拱式門、琉璃瓦……走進奇園,近2000平方米的宅院雖已老舊,但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大氣與風采。“在郵政機構尚未建立或完善的年代,僑批局就成了海外華僑華人情感的寄托。我們計劃將這里改造為‘僑批展示館’,展示珍貴的僑批信件,讓更多人了解祖輩們那段出海打拼、心念故土的歲月。”陳如榕說。

  據《泉州市郵電志》記載:“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泉州王世碑在家中開設王順興信局。”1912年,王世碑去世,他的兒子王為奇等人接手信局。1928年,王為奇邀請歐洲設計師來王宮興建奇園,作為信局的主要經營場所。時光飛逝,王氏后人大部分已經生活在海外,老宅雖還居住著一兩戶人家,但因資金、管理等原因逐漸破舊。

  “單靠我們自己的力量,難以修繕、保護好這座老宅。相信有了政府部門的搶救性保護,不僅這座祖宅會煥發新生,而且許多珍貴的僑批資料也可以得到保護。”王為奇的孫媳婦錢玉妹告訴記者,隨著老一輩人逐漸逝去,海外的年輕一代對自己的祖籍地知之甚少,保護與利用好這座宅院,就可以讓子孫后代找到回家的“路”。

  打造番客旅游新名片

  “番客樓”,又名“番仔樓”或“南洋樓”,是僑建筑中一種特別的存在。它的特別之處,不僅在于它中西融合的風格,還在于其取材不同、各具特色的多樣性。

  不同于傳統紅磚燕脊的番客樓,在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龍蒼社區,沿著村道一路尋去,這里一棟棟番客樓大多以出磚入石的石頭厝為基調,既有白石紅墻、天井回廊,又有廊柱、水泥花磚、花玻璃、騎樓,彰顯出中西合璧的時代特征。

  龍蒼社區是泉州知名的僑村。清末至1949年前后,大批村民為了謀生漂洋過海,他們打拼事業、積勤積儉,逐漸形成了以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為主的僑胞圈。

  “目前,龍蒼社區有40多棟保存完好、集中成片,卻閑置無人居住的番客樓,在發展鄉村番客游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龍蒼社區駐社區干部王雯雯告訴記者,這里的番客樓大多建于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比較遲的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老的一幢名為“莊合發大厝”,建于1911年,已有上百年歷史。

  2019年,為盤活番客樓資源,帶動鄉村發展,龍蒼社區陸續投入2000多萬元,對這些番客樓進行修繕、改造提升,并于2022年陸續引進餐飲、民宿、茶舍、咖啡館等新業態,讓番客樓煥發生機。

  三進深、五開間的“紅猴樓”是游覽的第一棟番客樓,它是旅菲僑胞莊紅猴于1935年所建,其特別之處在于石厝外墻設計了“槍眼”,用于防范土匪與倭寇。“龍蒼社區依海而建,附近就有碼頭,因僑而富庶,也因富庶而有了這么特別的建筑設計。”在王雯雯看來,龍蒼社區的番客樓和而不同,依托建筑背后不同的故事,將一棟棟番客樓串聯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游覽路線,可以成為龍蒼社區的旅游特色。

  沿“紅猴樓”一路而下,靜謐狹長的道路干凈整潔,道路兩側是錯落有致的番客樓,每棟墻上都標注著各自的“名片”,如“阿彌樓”“后街仔舊樓”“細鐵樓”等等。

  行走其間,時光仿佛慢了下來,游客既可以欣賞番客樓的建造之美,也可以了解不一樣的番客文化。在“鄉愁記憶館”“僑史館”,游客通過圖片、文字、民俗物件,可以了解龍蒼的前世今生和僑胞的家國故事。在咖啡屋、茶舍,游客可以喝咖啡、品香茗休閑小憩,又或者在由番客樓改造的小公園里打卡拍照……

  “現在每年有上萬人次的游客前來參觀體驗番客文化。”王雯雯表示,今年當地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下一步將以僑文化為切入點,引進東南亞番客美食、番客市集等業態,讓游客可以通過住番客樓、品番客菜、逛番客街、玩番客夜市,體驗番客文化,打造泉州番客旅游新名片。

  讓華僑精神代代傳承

  荷花池、休閑亭、木棧道、景觀橋、蔬菜地、南洋樓……近日,泉港區益海實驗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走進著名僑村東張村,開展研學活動。這里不僅有旖旎的田園風光,讓學生體驗采摘樂趣,更有保存完好的33棟南洋樓,讓他們了解僑胞的奮斗史和愛國情。

  東張村戶籍人口有3000多人,其中僑眷占比達七成,大部分僑胞旅居馬來西亞。1949年以來,特別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僑胞們紛紛在家鄉起厝,一座座僑厝拔地而起,它們既保留了傳統閩南建筑的風格,又吸收了東南亞和西方的建筑特色,而每一棟建筑都飽含著海外僑胞的拳拳赤子之心。

  “東昇樓”是東張村第一棟糅合閩南風與南洋風的建筑,由旅馬僑胞陳捷麟1953年返鄉建造,樓房共兩層,二層陽臺大門上雕刻著“1953 東方紅”字樣,頂樓上方插立著一顆金星,象征著海外華僑對祖(籍)國欣欣向榮的美好祝愿。

  “永福樓”是旅馬僑胞陳玉榮在1972年出資,讓兒子陳輝金在家鄉建造的木石結構南洋樓,大廳屏風兩側的藏頭聯:“玉生昆崗開駿業,榮歸祖國展鴻圖。”既表明了屋主的身份,又表達了屋主報效祖(籍)國的心愿。

  ……

  “東張村的發展離不開‘僑力量’。許多僑胞事業有成后都會幫助家鄉發展,比如,修路建橋、捐資助學、建設醫院、資助老人等,這種愛國愛鄉的精神應當一代代傳承下去。”村支書陳志成告訴記者,為避免承載著僑胞記憶的南洋樓空置或荒廢,從2017年開始,東張村確定了“僑文化研學基地”的發展思路,并陸續對南洋樓進行修繕,通過研學活動,讓東張村的華僑故事得到更好的傳揚。

  目前,東張村已有5棟南洋樓經過修繕后投入使用。其中,東昇樓成為“東張村鄉村記憶文化館”,展示東張村海外華僑遷徙繁衍、創業發展、情系家園、熱心公益等事跡;而修舊如舊的“永福樓”等,則被規劃為“研學場地”,讓學生們體驗活字印刷、花藝、油畫及紅團美食制作的樂趣。

  “在這里,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南洋樓的門楣、楹聯、老物件,了解東張村的華僑史,還可以探訪海外華僑捐資建造的各類基礎設施,感受東張僑胞的家國情懷。”泉港區益海實驗小學的同學們在“研學日志”里這樣寫道。

  “年輕一代應當了解祖輩漂洋過海、艱辛打拼的不易,更應當學習他們熱心桑梓、反哺家鄉的精神。”陳志成說,承載著珍貴歷史記憶的南洋樓已成為東張村的一張燙金名片,下一步他們會繼續修繕其他南洋樓,留住“鄉愁”,將海外僑胞的愛國愛鄉精神傳承下去,說好僑故事,弘揚好僑文化。(記者 王鳳山 吳洪 通訊員 梁春光 文/圖)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泉州:家長輕信“血腫會自愈” 導致寶寶做
  • 石獅今年普高自主招生178人
  • 引入第三方企業投資超百萬元 樂峰爐中村籃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重慶通報3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整治 向遠 向深 向藍——三個維度看福建如何增 以下哪種職業被稱為“數字宇宙的筑夢者” 前5月北京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 走出去,廣闊市場在“南方” 福建17件專利獲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 其 張毅恭檢查指導防汛備汛防災減災工作 今天(6月12日)油價調整最新消息: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