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泉州 > 泉州新聞 > 正文

泉州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示范全國 金魚巷中山路獲建筑設計大獎

來源:東南早報 2021-05-07 08:53 http://www.413629.com/

  近日,根據中國建筑學會關于2019-2020建筑設計獎評審結果的公示,由泉州古城辦選送的金魚巷微改造工程榮獲2019-2020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設計獎“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專項”一等獎,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項目榮獲二等獎,泉州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示范全國。

  改造后的中山路(王柏峰/攝)

  金魚巷(王柏峰/攝)

匠心修繕 展示原真生活狀態

  2018年5月,泉州首個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項目金魚巷以嶄新的風貌呈現在市民面前。踩著石板路,行走在改造后的金魚巷,古城居民平凡的生活日常映入眼簾。清朝進士故居直觀展示著閩南紅磚古厝的流光溢彩,上個世紀的人民電影院舊址讓人想起難忘的流金歲月,271米的街巷喚起了古城人不同時期的歷史記憶。保留不同歷史階段的空間,形成記憶疊加,展示原居民原真生活狀態,成了金魚巷改造的核心要義,也是近年來泉州古城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模式實踐的一個縮影。

  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項目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區,全長約2.5公里,是泉州古城重要的南北通衢,項目先行實施中山中路段保護提升修繕,北起鐘樓,南至涂門街,全長約890米。項目創新性地從傳統“一層皮”式整治向街區縱深進行延伸,從建筑立面延伸至房屋,從街巷延伸至院落,從空間環境改善延伸到街道消防、排污、交通等一系列功能的完善與整治。中山路作為泉州唯一貫通古城南北的功能主軸和交通主軸,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沿街建筑的歷史風貌上,也對古城的整體交通組織、市政系統、業態布局等方面產生著重要影響。項目站位區域,以建筑保護修繕為基礎,同步開展古城范圍的區域交通研究、市政專項規劃、業態策劃,構建風貌、交通、市政、功能四大支撐系統。

古城保護 泉州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泉州古城辦參與決策和協調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既精心呵護老祖宗留下來的“真寶貝”,還原各個歷史時代不同的記憶,又保留原生態生活場景,提升了古城居民的人居環境。泉州古城街巷修復是“見人見物見生活”保護模式的縮影,也讓“世界的古城 活著的古城”底色愈發鮮亮。

  據介紹,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助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更好地引導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建筑設計傳承創新工作,中國建筑學會在2019-2020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設計獎評選活動中,補充征集一批歷史建筑保護利用與傳承創新方面的項目。金魚巷微改造項目和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傳承項目均為泉州古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的試點項目。此前泉州“雙修”實踐工作獲得住建部的高度肯定,此次兩個項目的獲獎,意味著古城保護工作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泉州古城保護利用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記者 李心雨 通訊員 曾世彬)

原標題:泉州古城保護提升項目示范全國 金魚巷中山路獲建筑設計大獎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永春縣委書記呂建成到錦斗鎮開展“四下基層
  • 世遺少年說|江俞羲:千年梨園戲 童聲傳新
  • 石獅市:全力打造近鄰服務“紅色樞紐”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泉州石獅:海上潑水節 再續兩岸情(視頻)
    泉州石獅:海上潑水節 再續兩岸情(視頻)
    泉州南安舉辦世界龍舟大賽(視頻)
    泉州南安舉辦世界龍舟大賽(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以下哪一種傳統非遺有“東方歌劇”的美譽 漳州:土地“減肥” 鄉村更美 6月4日今天最新油價查詢 2025年92、95號 連江經濟開發區華電儲運碼頭:迎峰度夏電 李強會見河野洋平率領的日本國際貿易促進 王毅會見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龐德偉 2025年河北高考安排及各科考試時間公布 屏山時評 | 鄉村文化建設貴在“內聚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