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7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 王惠敏 通訊員 李筱冰 劉小芬 文/圖)近日,由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泉州市食品藥品認證與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豐澤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聯合主辦的“5·25愛膚日”系列活動舉行。活動旨在加強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宣傳,普及化妝品相關知識,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理性護膚理念。
市民在活動現場咨詢
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www.413629.com)記者從泉州市食品藥品認證與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獲知,2018年,全市共收集上報化妝品不良反應649份,位居全省十個地市第一位。其中,使用面膜引起的不良反應報告占總報告數的20%。
關于科學護膚講座現場
面膜是指涂或敷于人體皮膚表面,經過一段時間揭離、擦洗或保留,起到集中護理或清潔作用的產品。據泉州市食品藥品認證與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化妝品監測人員介紹,市民在使用面膜時要注意選擇,最好能先進行過敏性測試。
在選購面膜時,應根據個人的需求及皮膚情況進行相應的選擇。同時,應選擇正規廠家
生產的合格產品,看清產品的批準文號、中文標識、說明書、生廠日期、保質期等,索要并保留購物票據;在更換新面膜前,建議先進行過敏性測試。取適量產品在前臂內側涂抹,觀察48-72小時,如皮膚出現紅斑、皮疹、紅腫等癥狀或感到瘙癢、刺痛、灼熱等,則不適合使用。有反復過敏史的人群,建議觀察測試2周。提前進行過敏性測試能有效避免化妝皮炎的發生。
監測人員還提到,除產品說明書標明可長時間使用外,使用面膜不宜過頻過多,建議正常皮膚,面膜使用的頻率為每周2-3次,每次在面部停留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敏感性皮膚及屏障受損的皮膚適當減少使用面膜的頻率和時長。
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醫院
那么,使用面膜出現過敏怎么辦?監測人員介紹,使用面膜過敏后一旦出現面部刺痛、瘙癢、紅斑、水腫等感覺和癥狀,需立即停用,并徹底清洗干凈。同時,攜帶懷疑致敏的面膜,及時到所在地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醫院的皮膚科就診,并積極配合醫生上報化妝品不良反應報告。 據了解,泉州共有18家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哨點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