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江,有這么一群人民教師,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將青春與熱情化作春泥,不計回報地滋養(yǎng)著“祖國的花朵”。在第37個教師節(jié)之際,洛江區(qū)教育局和區(qū)融媒體中心聯(lián)合推出【匠心育人】欄目,聚焦教師隊伍,致敬辛勤“園丁”!
洛江區(qū)壇頂小學校長—王振江
三十二載如一日,堅守壇頂如勁松;辛勤耕耘守初心,矢志不渝為學生。王振江,中小學數(shù)學高級教師,洛江區(qū)壇頂小學校長。自1989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始終堅守在壇頂小學,為學校的每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每一步成長傾注心血。曾先后獲評泉州市骨干教師、市優(yōu)秀農(nóng)村教師、區(qū)教育系統(tǒng)工會先進個人、區(qū)德育先進工作者、區(qū)教科研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青春無悔 堅守鄉(xiāng)村
1989年,21歲的王振江如愿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聽聞家鄉(xiāng)急需教師,年紀尚輕的他主動請纓回到壇頂小學任教,沒想到這一去便是32年。
壇頂小學地處河市鎮(zhèn)西部偏遠山村,條件艱苦,當時學生不足百人。“多年前,我也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沒有農(nóng)村老師哪有今天的我,沒有人愿意留下來,我不能不留下來。”就這樣,王振江毅然決然地留在了這里。
從普通教師到教導主任、校長,王振江一次又一次放棄了調動機會,始終選擇堅守在壇頂小學,因為他清楚地知道,“越是窮鄉(xiāng)僻壤,越需要有文化的人;越是條件艱苦的單位,越需要安心工作的人!”
由于地處農(nóng)村,多數(shù)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教育,許多孩子早早輟學賺錢補貼家用。為了不讓貧困代際傳遞,“勸學”成了王振江一項重要的任務!秉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堅持,壇頂村里近百戶人家門檻都被王振江踏遍了,誤解、責怪、謾罵都未曾讓他退卻,在他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孩子全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近百人考入本科或大專院校,五人考上研究生……一個個“山里娃”用知識改變命運,更有不少孩子學成歸來,先后在家鄉(xiāng)辦起13家企業(yè),帶動鄉(xiāng)村發(fā)展、村民致富。
嚴愛相濟 教書育人
作為校長,王振江常常對老師們說:“只有給學生的愛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才能讓學生學著去愛別人。‘金鳳凰’要愛,‘丑小鴨’更要愛。”他總是小心翼翼地打開學生們的心扉,堅持多談心、多家訪、多幫助、多鼓勵,努力尋找和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為了兼顧全體學生的發(fā)展,王振江在教學中充分考慮教材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心得,探索出了多種“深淺不一”的教學方法,“讓尖子生吃得飽、中等生有提升、學困生受得了”。
這些年來,不知有多少個傍晚,當旁人歡聚用餐時,他卻在家訪的路上奔波;不知有多少個深夜,當人們都已沉沉睡去,他卻在燈下修改教案、批改作業(yè);更不知有多少個寒冬的清晨,大家在溫暖的被窩中不愿離開時,他卻早已在校門口迎接著孩子們到來……那一張張?zhí)煺娴男δ槨⒁宦暵曈H切的問候,都是王振江最大的幸福。
每到教師節(jié),王振江總會收到很多學生寄給他的卡片。“老師雖然您只教了我短短的一年,但您讓我明白,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以前我總覺得自己笨,但您卻發(fā)現(xiàn)了我的許多閃光點,在您的幫助下我變得自信了,很幸運遇到了您。”學生們寫下的感謝與惦記,都使他更加堅定了當初的選擇,并堅持不懈為之奉獻自己的力量。
勇挑重擔 攻堅克難
王振江于2002年接過了校長一職。當時全校只有2棟教學樓,建筑面積合計800平方米,基礎設施老化、設備缺乏、建筑破損等問題都擺在王振江面前,但學校自1998年被列入“撤并校”行列,政府投入減少,學校資金十分緊張。
2008年,其中1棟教學樓在抗震安全排查中被鑒定為D級危房,必須立即拆除,這對學校辦學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危房拆除后,全校只剩6間教室,但學校當時共有一至六年級學生130名、學前班學生30名。為了保證安全、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王振江開始了多方奔走,終于籌得50萬元重新建起一棟2層教學樓。
教學樓建好了,但學校的電腦室、圖書室、實驗室、體育室仍無法配備齊全。2012年,“撤并校”政策取消后學校改為教學點,王振江緊抓機會,通過向上爭取、走訪鄉(xiāng)賢等方式,獲得政府撥款80萬元及社會資金32萬元,完成第三棟教學樓建設與校園圍墻改造,育人環(huán)境得到極大改善。
近年來,隨著入學生源增加,學校附屬學前班由1個教學班、30名學生增至80余人,為切實解決“入園難”,王振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奔走籌資。最終爭取財政撥款75萬元、社會資助34萬元,學校得以按幼兒園教室標準設計建設學前班教學樓。
如今,學校建筑總面積達到2000平方米,功能室配備齊全,面貌煥然一新,并從教學點改回了“完全小學”。
帶好學校 科學管理
“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為了培養(yǎng)青年教師,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王振江積極發(fā)揮市級骨干教師的輻射帶動作用,采取了“領著走、帶著學、推著上”的措施,形成校內(nèi)濃厚的教研氛圍,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穩(wěn)步向前。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自2004年起,連續(xù)15年在河市中心小學素質教育綜合評估中榮獲二類校第一名,多次被評為常規(guī)管理先進校;2019年獲洛江區(qū)2016-2018年度(第一屆)文明校園稱號;高分通過泉州市“鄉(xiāng)村小規(guī)模標準化學校”建設與評估驗收。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王振江始終堅持扎根鄉(xiāng)村永不悔,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揮灑在壇頂這片土地上,陪伴村里一批又一批孩子成長成才。(郭思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將海絲底色融入全球文化版圖2025-06-03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