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突如其來的嚴峻考驗,豐澤區衛生健康系統1700多名干部職工身披“鎧甲”,毅然逆行而上,第一時間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用一個又一個24小時,當好近60萬豐澤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衛士。
勇往直前的“排雷兵”
除了醫療救治,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隔離和被污染環境消毒是疫情防控取得成功的關鍵環節,區疾控中心和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公共衛生人員正是落實這些關鍵環節的主力軍!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流行病學調查。
如果說,“流調”是預防控制新冠肺炎的“關口”,那么,流調組就是前沿陣地上的“偵察員”“排雷兵”。一旦接到1例疑似感染的患者報告,流調組要在2個小時內完成審核,同時立即前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第一時間了解患者信息,24小時完成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并判定、調查所有的密切接觸者。
“一接到命令,我們就像‘偵察兵’一樣,迅速到達現場,快速摸清時間鏈條,了解患者乘坐過什么交通工具?到過哪里?干過什么?和誰有過近距離接觸?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追蹤密切接觸者,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找出每一位風險暴露者,開展醫學觀察、實施健康管理、落實疫點消毒,避免潛在感染者成為新的傳染源。”區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曉森說道。
流調過程也是直面病毒的過程,但疫情就是命令,所有流調組成員沖鋒在前,從未退縮。
敢戰能戰的“特種兵”
“我們保證完成任務!”大年初一,在接到迅速建設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指令時,北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阮伏龍鄭重承諾。
選場地、定方案、找工人……他們爭分奪秒,用了短短41個小時,一棟閑置已久、空空蕩蕩的北峰科技大樓被成功改造成了豐澤區首個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
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啟用后,該中心副主任肖桂平主動請纓,作為第一位值班人員接觸留觀者,從“零”開始探索入住、消殺等隔離點防控流程,并將自己摸索出來的工作方法形成文字,供后繼的隔離點值班人員參考借鑒。臨危受命,卻不辱使命,敢戰能戰的隔離點醫護人員是名副其實的抗疫“特種兵”。
堅守前沿的“哨兵
“除了發熱還有哪些癥狀,近期有沒有接觸過從武漢回來的人?”東湖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東湖服務站負責人溫曙東正拿著CT片反復查看,并詳細詢問發熱患者相關情況。
基層醫療機構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而預檢分診則是接診發熱患者的“第一道門”,成為“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關鍵環節。為全力守好這道防疫重要關卡,許多骨干醫護人員都被抽調充實到預檢分診隊伍,實行預診分檢輪班制度,每天連軸轉,跟災疫較量、同時間賽跑,絲毫不敢懈怠。
“要是我們這關沒把嚴,錯診漏診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溫曙東表示,雖然每天很辛苦,甚至有被感染風險,但堅守在預檢分診一線的“戰友”,從未有過怨言,一心只想著患者,一絲不茍地做好每個環節,認認真真地做好發熱病例的篩查。
蹄疾步穩的“督查兵”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有一群衛生監督員身穿藏藍制服逆行而上,深入一線檢查醫療機構、集中醫學觀察點等,在全民戰“疫”背景下,進一步擦亮衛生監督“護衛健康”的藏藍擔當。
從春節前夕至今,區衛監所分管醫療衛生監督的副所長陳志忠一直堅守在防疫一線,除了要統籌醫療股的疫情防控任務,又和其他監督員一起承擔起外勤監督工作。同事們勸他要注意身體,少去一線,他淡然地說,“我是一名老黨員和老監督員了,特殊時期更要迎難而上,才能問心無愧。”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帶領醫療股全體人員加班加點,分別對轄區民營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個體診所、門診部等醫療機構開展拉網式監督檢查,做好宣傳、服務和指導。衛生監督人員深入到醫療機構一線,重點督促指導醫療機構加強醫務人員培訓,規范開展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工作,落實疫情報告職責和院感防控各項工作措施,做好醫療物資儲備和醫務人員防護,強化醫療廢物處置管理。
他考慮周全,在疫情一開始,各項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率先提出要為一線的監督員做好防護保障,自己想辦法為單位的人員籌措幾十個口罩,也是他提出要臨時騰出一個房間安裝紫外線消毒燈,并配備酒精、84消毒液等,作為一線衛生監督員制服消毒的專用場所。
還有許多豐澤衛健人默默無聞地在防控一線堅守崗位,他們自覺舍小家、顧大家,負重前行,為生命站崗,為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