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社區在全市率先引進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機,這“神器”——
“吃下”剩飯菜 “吐出”有機肥
這臺機器可將廚余垃圾分解成有機肥
易腐的廚余垃圾在生活中非常常見,但處理不好容易污染環境。日前,豐澤社區引進了一臺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機,它能“吃下”剩飯剩菜、樹葉等各種易腐垃圾,吐出有機肥,在泉州率先將沒人要的廚余垃圾變廢為寶。據了解,這臺處理機投入使用一個月來,參與的居民已從最初的50多戶增加到目前的160戶,而小區環境也因此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現場 垃圾變成有機肥 贈送居民種花草
昨日上午,在中心市區豐澤新村法制公園的廚余環保驛站內,記者見到了這臺正在運作的“神器”——有機垃圾生化處理機。小房子的旁邊放著5個綠色廚余垃圾桶和一個橙色的其他垃圾桶,其中3個廚余垃圾桶上都放著一個塑料的篩子,上面已放了不少廚余垃圾,如剩菜剩飯、水果皮、菜葉、菜梗等。不時有居民提著垃圾袋過來,工作人員黃若林和同事就引導居民將廚余垃圾倒在篩子上,再將垃圾袋放到旁邊的其他垃圾桶中。“放在這邊的主要目的是將廚余垃圾里面的水瀝干。”倒好垃圾后,居民就來到旁邊的一張桌子上,登記下自己的樓棟和姓名。
黃若林介紹,每天早上7點半左右,他們會將這些瀝干的廚余垃圾統一收集到桶里。工人將垃圾桶固定在機器上后,按下啟動鍵,機器便可自動將垃圾桶里的餐廚垃圾送到自己“嘴里”消化掉,通過生化處理機中事先投入的微生物進行降解,將廚余垃圾變成顆粒狀的高效有機肥。“之前參與的居民比較少,每天只能投放兩次,現在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進來,廚余垃圾也越來越多,一天要投放4次,每次100斤左右。”
當然,廚余垃圾的“旅途”并未就此結束,社區會根據居民準確投放濕垃圾的數量按比例置換成有機肥贈送給居民,用于蔬菜、花草的種植。2月25日正是環保驛站變廢為寶出肥料的日子,記者了解到,當天共產出肥料700余斤,而從1月29日至2月19日,共投放廚余垃圾3146斤。當天下午4點半,有50多戶積極參加投放的家庭領到了這種特殊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