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豐澤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黃景春、楊國昕、上官藍波等同志在主席臺前排就坐,林建揚同志主持開幕式。
本次大會應到代表170人,實到163人,符合法定人數。楊國昕同志代表豐澤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分為2018年工作回顧、2019年重點工作兩部分。
楊國昕說,2018年,豐澤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泉州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豐澤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2.4億元,增長8.7%;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6.95億元,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億元,增長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0.3億元,增長12.5%,全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向好發展。
“這一年,我們面對跨越趕超帶來的壓力和機遇,深入開展‘項目攻堅2018’、招商大會戰、城建項目征遷‘沖刺季’等系列活動,各方合力穩妥化解法石片區安置難題,解決9個遺留5年以上的征遷項目難題;”楊國昕說,豐澤區面對各地聚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激烈競爭態勢,充分借力科技手段,打破時空限制,深入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建成24小時綜合型自助便民服務區,基本實現微信預約全覆蓋和90%以上的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讓企業好辦事、群眾少跑腿;面對更高層次的民生需求,豐澤區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實施了泉州“XIN”行動和11大類55個為民辦實事項目,成為全省建區時間最短的教育強區,榮獲“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等省部級表彰榮譽6項,共建共享成為基層鏗鏘有力的生動實踐。
楊國昕說,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趕超跨越的關鍵一年。豐澤區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創造性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和區委五屆七次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精準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力抓好“六穩”工作,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傳承弘揚“晉江經驗”,踢好轉型升級“后半場”,加快建設“產業高端化、功能完善化、環境生態化、生活品質化”現代化城市核心區,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民生福祉持續改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楊國昕在報告中提出,2019年豐澤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工業增加值增長5.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5%;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2.2億元;海關出口商品總值增長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完成上級下達的節能減排等任務。為實現以上目標,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主攻方向,加快構建現代化都市產業體系。一是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緊盯產業缺失環節和智能化、高端化、差異化方向,引導組建產業聯盟,開展協同研發,深耕行業細分領域,密切與本地產業分工協作,逐步形成龍頭帶動、鏈條延伸、集群共進格局。二是發展數字經濟及相關產業。重點對接省、市數字經濟領跑行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集聚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業態,力爭2019年全區數字經濟產值超200億元。三是鞏固擴大現代服務業優勢。深化“第三產業提升年”,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全力打造“服務全市、接軌全省”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
(二)蓄力跨越趕超,立志建設全市最具活力發展區域。一是強化項目引擎功能。全程提速后埔、西華洋、刺桐古港、南濱江國際社區等四大片區及其他重點項目征遷,以大征遷換取大空間、吸引大項目、匯聚大產業。全年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23個,完成年度投資205.5億元,爭取項目新開工建設22個、建成投產23個。二是提速破解改革阻點。繼續推進3個省級以上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完成年度改革清單任務。三是全面加強對外交流。靠前承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和海絲重要門戶城市建設“溢出效應”,最大程度接受先行政策的輻射帶動。四是持續加溫創新創業。融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雙創”升級版,實施112個“雙創”項目,新建安騰雙創中心,力爭豐澤區入列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十強百佳”。
(三)致力更新提質,打造海絲重要門戶城市精品展示面。一是健全公共配套。以推進新城建設大戰役為契機,開展“城市建設提速年”活動,融入泉州“一灣、兩翼、三帶、多支點”格局,優化區域空間布局,打造“半小時經濟圈”。二是強化精細管理。用“繡花功夫”管好城市,加強安置小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整合“互聯網+”智能管控系統,將管理觸角延伸到每個社區、街角、樓道。三是凸顯人文情懷,主動對接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抓好真武廟、江口碼頭等申遺點長效保護管理,加強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優秀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四)突出保護優先、標本兼治,始終守住生態底線。一是攻堅污染防治。鞏固提升中央、省、市環保督察整改成果,深化“河長制”“湖長制”;持續開展藍天保衛戰,強化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深化交通道路、建筑工地、餐飲油煙等重點部位治理,確保細顆粒物、臭氧濃度、空氣優良天數完成省市下達任務。二是倡導綠色發展。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產業,穩步提高綠色消費比重,打造會“呼吸”的綠色家園。三是厚植生態底蘊。深入開展“義務植樹”“綠色清明、文明祭祀”“六?五”環境日等生態文明宣傳、志愿服務活動,增強市民參與感。
(五)建設美好生活,深入開展民生福祉增進行動。一是打造衣食無憂的社會保障環境。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幫扶;降低社保繳費費率,落實社保補貼等政策;加大精準扶貧力度,將符合條件的各類群體納入社會保障制度覆蓋范圍;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促進養老與醫療、保險、旅游等領域融合發展。二是啟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活動,深化“一校一品”“一宮一特色”建設和“兩香”教育,實施“五名工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推進“健康豐澤”建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加快高端醫療資源引進力度,打造健康體檢、保健養生、休閑康復等為主的大健康產業。三是打造功能齊全的文體休閑環境。以泉州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契機,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圖書館、文化館、基層文化站等文化服務設施改造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四是打造安定祥和的宜居生活環境。依托“平安豐澤”建設,縱深推進“雪亮工程”,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打擊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全面貫徹新時代政府建設要求,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擔當盡責。一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把“兩個維護”作為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政府系統全體黨員干部職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落實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各項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二是立說立行抓落實。堅持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兩手齊抓,樹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鮮明導向,健全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防錯機制,大力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和“四下基層”“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優良作風。三是服務為民出實招。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始終與群眾所需所盼同頻共振,安排2.9億元實施11大類52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四是從嚴治政樹形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全力支持紀委監委執紀監督、巡察監督、派駐監督和審計監督,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會議還表決通過了大會《選舉辦法》(草案)。(通訊員 王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