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9日訊 (通訊員 鄭玲玲)6月9日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保護意識,上午,由豐澤區人民政府主辦,以“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在泉州少林寺開展。豐澤區人大副主任蔡寧波、豐澤區政府副區長洪奕蓉、豐澤區政協副主席戴再平等領導出席現場活動。
活動現場,南少林武術、閩南講古、南音、古琴等非遺項目參加了展演活動,讓傳統民間藝術煥發無限魅力;還舉行了非遺項目正骨醫院廖氏正骨和吊膏現場體驗(義診)、泉州傳統花燈制作展示和蟳埔女服飾等體驗展示活動。同時,現場舉行了2018年豐澤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紀念郵資封揭牌儀式、豐澤“泉州南音”傳習所授牌儀式。
據悉,豐澤區自2005年開展非遺保護工作以來,已公布了包括傳統音樂、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曲藝、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美術、民俗等共計8個門類19項的非遺保護名錄。其中,蟳埔女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武夷清源茶餅制作技藝等5個被列入省級非遺保護名錄;市級保護名錄6個、區級保護名錄7個。
非遺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