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寧德 > 福安新聞 > 正文

福安甘棠鎮:“繡花”功夫,“繡”出人居新圖景

來源:閩東日報 2024-03-05 11:24 http://www.413629.com/

  2月26日,79歲的陳韻鏜老漢一大早就出門了。在福安市甘棠鎮西門兜,他轉來轉去,不放過任何角落,但凡地上有一丁點兒垃圾,他就趕緊清理掉。

  陳韻鏜是甘棠鎮北門村村民,常年閑不住,即便在春節期間也非得去當“檢查員”。大年初一,他就“上崗”了,一直忙到元宵節。

  “春節期間,返鄉的人和游客多了,衛生檢查更不能落下。”陳韻鏜如是說。他帶筆者來到了西門兜。喜慶的燈籠、紅色的城樓、熙攘的人群……古色古香的西門兜一派節日喜慶的景象。“現在站的地方之前是農貿市場,出了名的臟、亂、差、堵,我想不到西門兜會變成現在這樣,多虧了鎮里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陳韻鏜不由感慨道。

  陳韻鏜口中的人居環境整治是甘棠鎮從2020年7月開展的“愛我甘棠·美化蓮城”活動。1300多天的持續整治,甘棠鎮徹底改變了“臟、亂、差、堵”的面貌,人居環境一鍵“美顏”,并于近日入選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清理整治優秀案例。“變”從何起?“美”從何來?筆者走進甘棠鎮,探尋人居環境整治的密碼。

“變”從西門兜起

  一個住甘棠鎮北門村、一個住甘棠鎮南門村,陳韻鏜和陳麗梅家的位置不同,卻有著相同的憂慮——西門兜何時重新“美麗”起來?

  “我們這代人,小時候常在河邊玩耍,當時水很清,可以捕魚撈螺。”護城河伴隨著陳韻鏜長大。“16歲那年,河邊建起了農貿市場,攤販將垃圾一股腦倒進護城河,時間久了,河水越變越渾濁,河道上蚊蟲四起。”“福安坊間流傳的,甘棠蚊子最‘毒’,說的就是西門兜這里的蚊蟲。”陳麗梅補充道。

  從曾經的水暢魚歡到出了名的臟、亂、差、臭,陳老漢心情愈發沉重。“護城河是我們這代人的回憶,我們想改,卻不知從何改起。”陳韻鏜無奈道。

  甘棠鎮黨委書記劉星貴對此印象深刻,“2020年6月24日,我開著皮卡車到鎮里任職,鎮政府門口被攤販、車輛堵得‘嚴實’,數十米的路程開了20多分鐘。”

  “當時腦海中只有一個字:改。”劉星貴回憶說。

  從何改起?劉星貴花了整整20天,走街串巷,尋求治理思路。

  同年7月13日,“愛我甘棠·美化蓮城”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在甘棠拉開序幕,西門兜作為整鎮推進試點啟動環境整治。這讓陳韻鏜看到西門兜“重生”的希望。

  “劉書記找到我們,希望加入鎮里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活動。”陳韻鏜的另一身份是甘棠鎮公益促進會會長,一翻促膝長談,他看到鎮里是動真格要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便馬上帶領促進會成員為西門兜整治籌集資金。

  “想讓別人捐錢,我們得帶頭示范,我家共捐了5萬元。”陳韻鏜說,陳麗梅接著說道:“我動員家人捐了4.63萬元。并發動周邊群眾共同捐款。”讓陳韻鏜、陳麗梅沒想到的是,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共籌集到了543萬元。

  為讓西門兜整治順利推進,陳韻鏜一頭扎在工地。“每天5點多,我就到現場聯系,準備好水泥、磚頭等物料,這樣師傅一來就能開工,效率更高。”陳韻鏜回憶說。

  每分錢都要用在刀刃上。陳韻鏜指著西門橋告訴筆者,“建那座橋只花了9.5萬元,我做過木工,懂得如何節省物料。沿岸的800多塊石頭,都是護城河清淤時挖出來重新利用的。”

  修葺西門城樓、引活水至護城河……用時1年8個月,西門兜煥然一新。陳韻鏜卻瘦了6斤。“我們出工比師傅早,收工比師傅晚,每天都在現場,真的累。”陳韻鏜坦言,但看著西門兜一天一個樣,他心里別提多踏實了。

  西門兜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亂擺攤、亂停車現象也在悄然變化。“鎮里設立‘五個一’巡邏機制,每天早晚,一支由值班領導、值班干部、村干部、城管隊員及站所人員組成的5人巡查隊就會出現在西門兜,引導攤販到新農貿市場擺攤、規范停車。”甘棠鎮副鎮長陳成貴介紹。

  依靠這樣的“繡花針”治理功夫,日復一日,陳韻鏜記憶中的西門兜又回來了。

“美”從久久為功中來

  西門兜的蝶變,為甘棠人居環境整治樹起了典型,如何將其治理成效輻射開來,讓甘棠鎮從“一域美”走向“全域美”?

  筆者在甘棠鎮衛生整治中找到了答案。

  春節期間,甘棠鎮中心街內人頭攢動,但整條街上見不到一個垃圾桶,“他們的垃圾倒哪?”筆者疑惑道。

  “我帶你到潔凈驛站看看就知道了。”跟著陳成貴的腳步,筆者來到了設置在甘棠鎮中心街的一家潔凈驛站。只見6個垃圾桶一字排開,居民正有序排隊分類投放垃圾。

  按什么標準分類?“豬能吃的和豬不能吃的。”正在傾倒垃圾的林女士一句話把在場的人逗樂了。

  接過話茬,陳成貴告訴筆者,之前鎮里也設置“四色垃圾桶”,紅色桶代表有害垃圾,因無處理終端便暫不進行分類,藍色桶代表可回收垃圾,因有專人收購而不再單獨設桶,目前鎮里使用“雙色垃圾桶”,綠色桶代表廚余垃圾,灰色桶代表其他垃圾,通過“垃圾分兩類,豬能吃的和豬不能吃的”等形象說明,引導群眾正確進行垃圾分類。

  投放完垃圾后,林女士沒有急著離開,而是拿出套在鑰匙圈上的“蓮潔分”積分碼,對準掃碼器掃碼,而后打開手機上“蓮潔分”小程序,“你看,正確分類投放后,我的‘蓮潔分’就能加1分,1分相當于0.3元,累積到一定分數,每月13日就可以去茶都便民服務中心兌換垃圾袋、卷紙、大米等禮物。”

  人居環境整治,垃圾不落地是關鍵。“甘棠鎮垃圾分類整治經過了定點、定時、分類投放三個階段。”陳成貴介紹,甘棠鎮的垃圾桶不是一下子全部取締,而是通過建成一個潔凈驛站,撤走一片區域垃圾桶,循序漸進,讓群眾養成定點投放習慣;實現定點投放后,甘棠鎮在潔凈驛站安裝監控設備和喊話系統,提醒群眾定時投放;實現定時定點投放后,甘棠鎮在潔凈驛站安排環衛人員,一邊分揀,一邊教群眾如何分類,同時開發“蓮潔分”小程序,以積分兌換商品形式,激發群眾垃圾分類積極性。

  目前,甘棠垃圾定點投放率達99%,定時投放率達95%,分類率達60%,通過干濕垃圾分類,生活垃圾轉運降低了約20%。這些數據讓陳成貴不禁感嘆,垃圾整治就是要轉變群眾觀念,垃圾不落地意識如若能在群眾心里根深蒂固,垃圾整治便能水到渠成。

  人居環境整治是篇大文章,如何“四兩撥千斤”?從甘棠鎮垃圾整治中,我們窺見了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帶來的變化。

  在甘棠鎮政府門口,一塊LED屏上,“第1322天”的字眼格外醒目,甘棠鎮黨委宣傳委員鐘小娟介紹,這是“愛我甘棠·美化蓮城”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累計至今開展的天數。

  人居環境整治清理容易、長效管護難。在劉星貴看來,推動甘棠鎮由“一時美”向“一直美”轉變,人居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必不可少,當地通過“五個一”巡查、考核評比、獎懲機制、“最臟”通報等措施,實現人居環境整治系統化、規范化、長效化推進。

  甘棠鎮人居環境整治目標是什么?“垃圾不落地。”劉星貴的回答言簡意賅,他解釋說,人居環境整治并不只有垃圾整治一項內容,“垃圾不落地”5個字蘊含的是群眾習慣的養成和意識的轉變,“經過1300多天的持續引導,甘棠鎮在沒有一名交警的前提下,基本消除亂停車現象;在僅有兩名城管協管員的情況下,基本不存在亂擺攤現象,這說明人居環境整治就是要讓整治意識在群眾心里落地生根。”(閩東日報陳雅芳)

原標題:福安甘棠鎮:“繡花”功夫,“繡”出人居新圖景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深讀丨“新世代”武夷巖茶怎樣發展?且將新
  • 木蘭溪干流段綠道連通項目加緊推進
  • 福州市金牛山公園“福道”夜色旖旎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國家級非遺“刀郎麥西熱甫”是一種什么? 全省河湖長制林長制工作會議召開 福建首個茶園生態系統碳匯計量監測團體標 1號臺風路徑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臺風蝴蝶最 女生高考完獨自挑一扁擔行李回家 網友: “絲路海運”電商快線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 今天(6月11日)油價調整最新消息:昨日 情暖童心 郵愛同行——郵儲銀行龍海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