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5日訊(通訊員 陳東鳳 盧國義 閩南網記者 柯嘉進 文/圖)漫步在平和縣大溪鎮下村村,整潔的道路、優美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如今已蛻變為全省鄉村治理示范村、全省衛生村,村黨支部更是獲評五星級黨支部。
組織引領: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這些變化的背后,是當地基層黨組織創新工作方法、凝聚各方力量結出的碩果。下村村的發展歷程,生動詮釋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在平和縣煙草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陳金彪的帶領下,村兩委干部撲下身子、扎根基層,通過深入走訪調研,準確把握村民所思所盼。陳金彪書記創新工作思路,通過舉辦春節“村晚”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更成功募集公益建設資金28萬多元,帶動各村民小組及民間理事會踴躍集資50多萬元,為村莊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干群聯動: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大溪鎮黨委創新推行的“四領機制”在下村村取得顯著成效。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定期研究鄉村振興工作,將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村干部主動擔當作為,包干負責項目建設,新修建的環村休閑步棧道“下村基點連接段”成為村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黨員帶頭示范引領,設立責任區帶動群眾參與環境整治。鄉賢能人積極貢獻力量,參與修繕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建設。
通過黨群共建、干群同心,下村村實現了全方位的變化提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各村民小組積極開展環境整治,古老的客家土樓“蓮花樓”旁的池塘經過清淤整治重現生機。產業發展初見成效,依托“南方小黃山”靈通山與“閩南第一高峰”大芹山的自然資源優勢,結合新榮水庫“鯉魚湖”美景,生態旅游新業態正在形成。鄉風文明持續提升,通過建設村口祖訓文化墻、開展政策宣傳等活動,村民的集體意識和大局觀念不斷增強。
成果共享:繪就美麗鄉村幸福圖景
“我們村黨支部和黨員帶領群眾共同興產業、抓治理、優服務、樹新風,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成效。”下村村黨支部書記陳勁松的這番話,道出了下村村成功的關鍵。如今的下村村,不僅環境變美了,產業興旺了,更重要的是村民的精氣神提起來了,參與村莊建設的積極性更高了。
大溪鎮黨委組織委員表示,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完善“四領機制”,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互促共進。下村村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力量,激發內生動力,才能走好鄉村振興之路,讓廣大農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