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三明市出臺關于建立正向激勵機制促進有效投資八條措施,進一步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精神,加大正向激勵力度,推動各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形成干事創業、主動作為、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三明”作出更大貢獻。
扎實開展“五比五曬”項目競賽活動。對“五比五曬”項目競賽活動年終考評獲一、二、三等獎的縣(市、區)和總分排名前八名的市直部門分別獎勵200萬元、80萬元、40萬元、20萬元項目工作經費,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通報表揚。調整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把“五比五曬”項目競賽活動納入績效考評體系,加大考評分值權重。市級相關專項資金和向上級爭取的資金、項目優先向工作干得多、干得好的縣(市、區)傾斜。
繼續推動投資工程包實施。在繼續推進和提升2016年實施的18個工程包的基礎上,2017年新增實施幼兒園建設、農村公路建設與改造、排水防澇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流域環境綜合整治、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尾礦庫“頭頂庫”事故隱患治理和廢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城鎮公共廁所等8個工程包建設。
加大招商工作力度。重點推進央企、省企、民企、外企招商工作,抓好50個重中之重項目的跟蹤服務、協調推進。各縣(市、區)將招商引資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予以重點保障,對新引進或增資的符合產業發展導向且投資額超過4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額超過8000萬元的項目(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投資額減半計算),在項目取得開工許可證后,項目所在地財政部門可按照項目投資額的千分之一給予前期工作經費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并可給予該項目招商引資的有功人員或團隊(含法人和自然人)適當獎勵。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鼓勵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大力實施明商回歸工程。落實好促進民間投資的系列政策,營造平等的投資環境,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準”原則,全面放開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公共停車場、污水垃圾、地下綜合管廊、小流域綜合治理、養老服務等領域的投資。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重點領域建設項目。
完善資金安排與工作實效掛鉤機制。市直單位用于扶持項目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方面的重點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由市財政局每半年組織一次績效評估,并以適當方式公布,作為改進工作和下一年度部門預算安排的依據。對基礎設施投資完成較好且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的縣(市、區),在爭取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專項建設基金申報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對現代服務業領域投資完成較好的地區,市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優先對該地區相關重點服務業項目傾斜;對固定資產投資和省重點建設項目投資完成較好的地區,在項目資金申報、市級財政專項支出、用地報批和指標安排方面給予重點傾斜支持。
加強項目分級分類管理。屬于市有關部門、單位(包括央企、省企)負責建設的項目,跨縣(市、區)項目及鐵路、高速公路、輸變電、油氣管線項目,由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為主負責推進;其余項目按屬地管理原則,由縣(市、區)政府為主負責協調推進。政府項目、央企和民企項目、外資項目分別由市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局牽頭協調推進。
推動項目審批提速提效。全面落實行政審批服務“三集中”要求,實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的運行模式。推行窗口無否決權服務和延時服務機制,落實容缺受理,方便群眾辦事,提升便民服務水平。對涉及項目審批的部門實行審批服務周末預約無休工作機制,暢通審批服務綠色通道。
提升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以年度績效管理考評、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項目建設考評等結果為主要依據,充分運用平時考核、專項考核、一線考核成果,大力選拔想干事、會干事、敢擔當、作風正的干部,促進干部擔當作為。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效能辦及時對各項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跟蹤評估,強化正向激勵導向,進一步增強工作實效。(記者 李遠明 通訊員 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