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橫亙,煙雨朦朧,金秋時節,御簾如夢。在明溪縣御簾村,你看得見的,是御簾村古香古色純粹靜謐的風光??床灰姷模?a href="http://www.413629.com/sanming/" target="_blank">三明市委政法委為了這一方山水鄉愁,付出的心血與努力。近年來,三明市委政法委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宏觀高度綜合謀劃發展問題,通過派駐干部掛鉤幫扶,立足實際明確總體發展思路和方案,讓百年御簾煥發新活力。
因紅色而璀璨
10月25日,在御簾村紅色教育基地里,幾名村干部和工作人員正忙著整理場館。三明市委政法委干部、御簾村第一書記韓小南告訴記者,明天有一批群眾要來參觀學習紅色革命文化,必須提前做好迎接準備。
“80多年前,東方軍入閩作戰時,老一輩革命家彭德懷和楊尚昆在御簾成立指揮部,指揮紅軍戰士打戰抗敵。”韓小南說,雖然戰火紛飛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卻依然代代相傳,激勵著御簾人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勇于開創新生活。
2014年3月,韓小南在市委政法委和明溪縣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來到御簾駐村開展工作。“扶貧先扶智,我把加強村黨支部建設放在首位。建設一支有智慧的‘兩委’班子,村民當家做主自力更生,為御簾的騰飛創機制、拓思路、謀發展。”
駐村后,韓小南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深入了解黨對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并大力培養和吸收優秀農民加入黨組織,為黨組織增添新鮮血液。
2015年,村支部和班子換屆選舉,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按照換屆選舉的有關制規定,選出了新一屆的“兩委”成員。村民張玉清,常年在外從事建材交易,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被大伙兒推選為村支書。為了提高張玉清的政治和業務能力,韓小南經常和他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其思想、工作動態,幫助他迅速成長,充分發揮其“帶頭雁”作用。
村民張書生曾是一“刺頭”,通過反復教育后,熱心村里大事小事,并當選為治保委員。今年“莫蘭蒂”臺風期間,他配合村兩委干部,堅守崗位,做好車輛、人員安全防護,竭盡全力。
針對村黨支部黨員文化水平不高、居住分散等特點,韓小南還請來鄉賢張松青,說方言,上黨課,用紅軍歷史現身說教,讓農村黨員易于學習,讓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村干部、農村黨員的政治擔當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建設家園的決心也逐漸高漲。
因綠色而崛起
二樓的小木屋前,是一條潺潺流動的溪流,老人們坐在木屋下聊天,看著來往的過客。遠處青山蔥郁,剛收割完畢的水稻田里,雞鴨成群,低著頭搜尋食物。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古屋老人,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美麗鄉村的古樸畫卷,讓人流連忘返……
韓小南介紹,近年來,該村立足實際情況,發揮自身優勢,以“綠色鄉村、美麗鄉村”為目標,進一步提升村莊建設水平。本著“修舊如舊、恢復原貌、保持風格”原則,2015年,該村投入資金對夏陽鄉到御簾村的公路進行修整,并籌資80萬元完成了村內各個主干道硬化工作和路燈安裝;完善了村民住宅屋,老人之家、鄉愁館、育廉館、鄉村醫務室、娛樂廣場、消防、倉儲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美麗鄉村發展。
“美麗鄉村要發展,老鄉們的環保意識也要提升!”2015年,為解決村里臟亂差局面,韓小南和村干部們爭取項目資金70余萬元,要實施村莊環境連片整治,卻遭到不少群眾的反對。
“我們把牛棚、豬圈拆了,可是一大筆損失!”村民老張家搭蓋的牛棚和豬圈位于溪邊,廢水直排溪里,臭氣熏天,幾次做工作都不愿意拆除。無奈之下,村兩委找來了韓小南。
韓小南比老張年紀小,敬重地把“老大哥”請到自己的宿舍拉家常,擺事實、講道理、談感情,兩個人一直談到深夜十二點,終于達成了共識。
可是,第二天一早,老張又找到韓小南說,老弟啊,昨晚談好那事不作數,家里老伴不同意。沒辦法,韓小南只好重新給老張愛人做思想工作,并請來村里德高望重的叔祖公幫忙勸說,終于說服了老張一家人。
此次整治,拆除了村莊內部私拉亂搭、廢舊豬牛欄,并對村民房前屋后衛生進行整理,栽種上花草樹木,并修建水溝,完成部分排污系統和人工濕地建設,修建了垃圾處理場,聘請專職的衛生清理人員,實現了生活垃圾的定時處理,換來了一幅“房前屋后皆花草,一灣碧水繞村宅”的宜居畫卷,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吸引了眾多旅客慕名前來觀光游玩。
因特色而發展
近日,御簾村紅豆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杉苗基地,不少農民正忙碌著,將一株株杉苗移栽到林間地頭。“兩三年后,可實現產值百萬元,直接帶動15戶農戶增產增收。”合作社負責人興奮地說。
紅豆杉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被譽為“植物大熊貓”,御簾村因土壤、氣候較為適宜,在村兩委的組織下,不少村民組成紅豆杉種植專業合作社,形成高品質紅豆杉種植示范基地。這也是該村加快產業發展,推進鄉村脫貧的有效舉措。
“切實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事情。”韓小南介紹,2015年以來,該村進一步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識別,嚴格把關確定貧困戶29戶90人,并根據貧困戶的特點,組織市、縣、鄉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子,實行一對一的幫扶,政策、資金、力量等都向貧困戶聚集。
該村堅持因戶施策,對癥下藥,打好政策組合拳,扎實推進特色扶貧、精準脫貧。對有勞動力的貧困戶,通過必要的技能培訓,組織勞入輸出的方法進行幫扶,目前該村有3戶外出開沙縣小吃。對有種植、養殖愿意的農戶,協調進行土地流轉,扶持特色種養,目前該村有3戶養殖雞、鴿子等。并爭取資金30萬元,興建光伏發電項目,做到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此外,針對近年來紅火的鄉村旅游,該村積極積極整合歷史、文化、旅游等資源,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御簾村是北宋大儒張載的故鄉,村名為宋帝趙所賜,是明溪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難能可貴的是,御簾還是紅色革命時期,彭德懷、楊尚昆等老一輩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村里至今留有紅軍戰斗生活的遺跡。目前,該村已經成立保護和發展領導小組,聘請專業隊伍分期分批對遺留的歷史文物和民宅進行保護性維修,完善香泉祠、金鳳祠、凌霄閣、風云禪寺等景點,并對東方軍司命部、紅軍戰地醫院、紅軍烈士墓和紅軍戰壕等革命舊址進行修繕,做好遺存物品的防火、防盜、防損工作。
“御簾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旅游扶貧試點村,我們將發揮鄉村旅游扶貧的綜合帶動效應,讓更多貧困戶參與進來,搭建特色旅游共贏產業鏈,畫好精準扶貧同心圓。”采訪的最后,韓小南信心滿滿。
(福建法治報記者 福建長安網記者 黃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