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教育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覺得陌生。
伴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成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綠色教育,不僅是時代的呼聲,也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新趨勢和新方向。
綠色教育包括哪些方面?如何發展綠色教育?它究竟有何內涵?這些問題似乎至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正因此,時代需要更多的探索者和實踐者。
令人欣慰的是,在綠色發展早已經深入人心的福建,我們迎來了一個敢于亮劍的實踐者,它就是三明學院。毅然扛起發展綠色教育的大旗,三明學院成為率先在全省開始對綠色教育進行戰略布局的高校。
為什么是三明學院?三明學院為什么能?她又計劃如何做?從今天起,綠色教育發展系列報道將推出,我們將展示三明學院發展綠色教育的淵源、實力和構想。敬請關注。
11月5日,三明,一場高規格的國際論壇——首屆中美綠色教育產教融合國際論壇即將舉行。
這是福建首次舉行以綠色教育為主題的國際論壇。在這場論壇上,百余國內外專家學者將共聚一堂,以“綠色教育讓世界更美好”為主題,探討如何發展綠色教育。這場會議,無疑對中國綠色教育的發展具有標桿意義。
中美合作、綠色教育、產教融合,這三者的結合,為何選擇三明作為“棲息地”?
原來,2016年,教育部在全國范圍遴選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首批試點院校,14所確定的試點院校中,三明學院成為福建省唯一一個,并確定了綠色教育作為試點內容。
以此為契機,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指導下,三明學院承辦了這場國際論壇。福建發展綠色教育的大旗,將在這場標桿性的會議上被三明學院扛起。
三明學院,前身可追溯到1903年陳寶琛創辦的全閩師范學堂。從2004年被批準為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到2012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再到2013年開始探索應用型教育改革,短短十幾年間,三明學院展現出讓人矚目的崛起軌跡。
究竟是什么,讓三明學院敢于亮劍,并扛起發展綠色教育的大旗?
[轉型升級]
應用型教育改革開花結果
發展綠色教育,是近幾年三明學院的教育改革之花結出的碩果。
“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轉向了以培養對應于崗位需要的各類技能型人才為主。規劃提出,絕大多數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必須重視和加強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
這份規劃綱要,成為三明學院探索改革之路的觸點。
“應用型”的定位,讓許多新建本科高校有了明確的方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整體上尚未建立起與區域經濟社會建設相適應的應用型課程體系,理論型和學術型課程體系依然主導。同質化嚴重、過度教育、學非所用,成為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之痛。“理論基本不用、實踐基本不會”,不少畢業生求職時的尷尬也反映了現有人才培養方案與過程一定出現了問題。
究其原因,在于新建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課程名稱與老本科院校(985、211)一樣,且授課學時也完全相同。陳舊的課程體系顯然不能很好地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也無法體現區域經濟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訴求,離“重實用、強能力”的培養目標的確有很大差距。
“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性,決定了它不能簡單效仿傳統大學的辦學模式,必須探索一條新型辦學道路。”三明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健表示:“三明學院要獲得社會認同,并在福建省乃至全國應用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建立有效實現辦學定位且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校特色發展和錯位發展。”
劉健口中的特色發展,便是三明學院建設有特色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的發展目標定位。學校將自身定位為教學型、應用型、開發式的高校。即“教學型”:以教學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經費保障教學,精力集中于教學;“應用型”: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性為主導,以專業性為主線,以實踐性為主要載體;“開發式”:堅定走“開放式”的辦學路子,不斷創新政校協同、校企(事)協同、校校協同和校內協同體制機制。
三明學院黨委書記曾祥輝表示,三明學院轉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要立足福建省特別是三明市經濟社會與產業發展需求,主動融入區域發展,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產教融合的內涵式發展道路,不斷推進辦學機制、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和學校治理方式的改革,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有特色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
以內涵建設為核心進行專業建設,以滿足地方需求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一定位,已成為三明學院全校上下的共識。
如何實現這一定位,劉健表示,從2012年開始,三明學院吸納臺灣科技類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導入臺灣課程地圖,制訂人才培養原則和方法。讓學生從入學就知道自己的培養目標和尺寸。
為此,三明學院通過組團赴臺灣科技類大學考察、開展教研室主任培訓,邀請省內外專家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逐漸形成改革共識:充分消化吸收臺灣科技類大學在課程設置、學生第二課堂管理、教師評鑒等經驗,圍繞“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辦學定位,構建以應用型課程體系改革為核心和突破口,以學生第二課堂管理與評價、教師評價制度改革為兩大支撐和保障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模式與操作體系。經過3年改革,已初步有了成效。
如同新樹冒出的新芽,在應用型教育改革的基礎上,三明學院的綠色教育應時而生。
[綠色教育]
成為辦學的鮮明特色和發展方向
“我們在與臺灣高校接觸的過程中,受到了臺灣生命教育的啟發,提出將綠色教育作為三明學院的辦學特色。”三明學院副校長、教務處處長張君誠表示。
三明學院的思路,得到了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指導與協調。三明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宋孝金表示,這源于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的契機。2016年,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發文公布了“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首批試點院校名單”,三明學院成為福建省唯一一家入選“雙百計劃”的試點院校。
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首批確定14所試點院校和28所培育院校,是教育部通過在全國范圍的申報遴選的。宋孝金介紹,“雙百計劃”是教育部為全面推動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與美國應用技術教育聯盟(GCC-GATE)共同實施的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項目。該項目將在未來五年內推動中美100對應用技術高校合作和100對校企深度融合,聯合培養應用技術教育國際化人才。
而三明學院“雙百計劃”確定的發展方向,便是綠色教育。借助“雙百計劃”平臺,三明學院將在土木工程、財務管理等專業開展中美應用綠色教育試點。以此為契機,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指導下,三明學院毅然扛起了發展綠色教育的大旗。
三明,是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蘊藏豐富的森林、旅游和水資源,有“綠色寶庫”的美稱,森林覆蓋率達76.8%。近年來,三明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著力建設森林城市”和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的指示精神,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于2016年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
“依托福建省特別是三明市綠色產業發展和生態資源優質,通過‘綠色教育’的深層次研究和實踐,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綠色教育優勢和鮮明特色的應用型大學。”在《三明學院綠色教育實施方案》中,有關綠色教育的表述,道出了三明學院發展綠色教育的規劃路徑。
在三明學院眼中,綠色教育,不僅是通常意義上的生態環境教育,更是融合了“綠色”所象征的和諧、人文、民主、原生態、可持續發展等思想的一種現代教育觀,孕育著有思想、活力、智慧、品格的生成。
“我們的理念,就是要把綠色教育滲入到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等綜合性教學和實踐環節中,不斷探索和豐富綠色教育辦學理念、綠色教育價值內涵,使之成為學校轉型發展、內涵建設與特色發展的重要途徑。”三明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宋孝金表示。
為了實現這一發展目標,三明學院正規劃建設三個中心,即綠色經濟發展研究和綠色先進技術開發、轉移中心;綠色人才培養和培訓中心、綠色文化實踐和傳播中心。依托這三個中心,綠色教育將融入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以及校園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
[服務地方]
綠色教育正與產業需求融合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兼具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東部老工業基地等多重特點于一身的三明,如何認識和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從全國看具有重要的范本意義。
“作為一所地方新建本科應用型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是基本功能。我們發展綠色教育,同樣要著重考慮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劉健表示,三明學院將結合三明地區經濟發展需求,將綠色教育與產業發展需求結合起來,凝練并培養專業發展方向。
根據三明學院統計的綠色教育資源,三明學院目前已經擁有37個綠色教育課程資源,其中包括生物技術、資源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土木工程等一系列綠色專業。其中,資源與化工、綠色裝備制造、ICT等已經形成專業群。這些專業,已經為三明發展綠色產業,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三明市目前擁有冶金及壓延產業、裝備制造業、林產加工業、礦產加工業、紡織工業、生物醫藥及保健品業等六大產業鏈。根據三明學院綠色教育實施方案,在充分考慮學校專業結構、規模和效益的同時,三明學院將通過校地互動、校企合作,協同建設等手段,優化課程規劃,優先設置綠色農業、綠色旅游、綠色食品、綠色建材、綠色化工等涉綠專業。
根據三明學院的規劃,其綠色專業群將輻射全校學生,綠色理念和實踐將被列入學生核心能力培養計劃,涉綠課程將被納入公選課資源,成為必修學分。三明學院正探索構建“專業融入+通識教育+綠色實踐”的多層次分類課程體系。如此,提高學生服務地方綠色發展的能力。
在科研方面,三明市的綠色科研平臺同樣已經成為三明市重要的技術力量與智力支持。據三明學院科研處副處長高松華介紹,三明學院已經搭建綠色科研平臺14個,涉及綠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綠色節能環保高效技術研發,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咨詢服務等內容。
依托這些平臺,三明學院承擔國家、省級重大重點綠色科研項目36項,發表相關高級別的綠色科研論文181篇,專著7部,獲獎綠色科研成果88項,授權綠色專業322件。這些,為三明市生態文明發展貢獻了強大的力量。
“發展綠色教育和綠色科研,我們的做法是樹立理念,鼓勵科研人員在科研過程中注意綠色環保,并加大綠色產品和技術的研發。與此同時,結合三明市綠色發展的需求,將學校服務社會的觸角延伸至三明市綠色發展的各個領域。
下一期敬請關注:發展綠色教育,三明學院為什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