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三明沙縣機場正式通航。銀鷹搏擊長空,譜繪丹青神韻,注定這天必將載入三明歷史。
3月7日,三明沙縣機場正式通航。
往后,作為全國最美支線機場,她將迎來和送走,吉祥航空公司執飛的“上海至三明”往返航班。
今天,久居山城的三明人,得以實現在100分鐘之內,抵達上海,暢享國際化大都市生活的愿望。
從此,昔日的工業城市三明,擁有了空中交通,為邁向民航時代,進軍航空經濟領域奠定了基礎。
坐擁最美機場
不必說那2600米長、45米寬、具備雙向起降條件的跑道,也不必說那設有氣象、管制和通導等先進設施的航管樓,單看這現代、時尚、寬敞、亮麗、獨具客家風格特色的航站樓,三明沙縣機場就可以坐上三明人心中最美機場的交椅。
早在一周前,市民張女士就通過網絡,購買了7日從三明飛往上海的機票。張女士說:“這是機場正式通航后起飛的第一架客機,也是我第一次在家鄉的機場登上飛機,意義重大。”
為了提前熟悉機場環境,她還特地利用周六,自駕車來到機場。“雖然在機場建設過程中,我也來看過多次。而且,這幾天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微信等平臺的報道,我也看到了機場嶄新的面貌,但到現場來看,感受還真是不一樣。”張女士說,機場的美讓她感到驚詫。
旅客對機場的評價,往往停留在她的外觀上。早在機場校飛時,擔任飛行校驗的機長張國吉就說過,三明沙縣機場雖地處山區,但是在全國的支線機場中,其設備是最先進、最齊全的。
而在機場試飛時,擔任試飛任務的廈航飛行技術管理部副總經理、B737-800型客機機長蘇毅,也對機場的飛行條件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他表示,作為一個建設在山區的支線機場,能夠具備如此完善的通航設施,是極不容易的。
暢享都市生活
機場的通航,讓三明人的生活,步入了“100分鐘之內,暢享國際大都市生活”的快節奏。
4日,我市在上海舉辦了三明旅游推介會。三明中國國際旅行社和上海光大國際旅行社,三明建發中源國際旅行社和上海新華國際旅行社,泰寧金湖康輝旅行社與福建中信國際旅行社上海分公司等20家三明、上海兩地的旅行社進行了合作簽約。今后,三明人去上海旅游,將變得更加便捷。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10萬上海人投身支援三明建設和發展,在把三明建設成為省級重工業基地的同時,也把三明當成了第二故鄉。而今,他們的子女,大都成了地地道道的三明人。可是,上海人與三明人之間的血緣親情,卻不曾因地域相隔較遠而變淡、變疏,而是緩緩流淌了近半個多世紀。
祖籍上海、現今75歲的聶大爺,已經在三明生活了50多年。作為當年建設大軍中的一員,他對上海的記憶卻已漸漸模糊:“由于交通不便,隨著我在三明立業、安家,至親的人也跟隨我來到三明居住。上海的那些親戚,老一輩的,20多年前已經去世,年輕一輩的,有很多舉家移居海外,所以我有20年沒回上海了。”
得知機場通航,而且開辟了去往上海的航班航線,聶大爺的子女們便決定,在清明節前夕,陪同聶大爺,從三明沙縣機場搭飛機去上海,讓他老人家再看看當年的故鄉,也感受一下國際大都市的快生活。
三明沙縣機場通航,讓三明交通人心潮澎湃。三明交通局運管處的雷輝,按捺不住喜悅心情,創作了一副對聯。上聯是三十年機場夢夢圓金沙出八閩;下聯是幾代人交通情情滿藍天通九州。橫批是夢想騰飛。
交通人寫交通對聯,也引起了市領導和市交通局負責人的共鳴,并給予了肯定。雷輝得知后深受鼓舞,他說,夢圓之時,也是交通人大喜之日。
進軍航空經濟
機場的通航,意味著三明邁入了民航時代,這給三明進軍航空經濟領域,創造了基礎性的條件。
目前,三明的航空制造業已露端倪。去年六月初,由香港CFI航空投資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合資企業——福建通飛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與沙縣人民政府成功簽約,將總投資50億美元的MS760噴氣式飛機制造項目落戶沙縣,這也標志著我市航空核心產業——航空制造產業鏈構建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目前,該項目已進入總裝車間裝修階段。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填補我省飛機制造業的空白。“把項目建在沙縣,就是因為三明沙縣機場,她的硬件設施非常好,空域條件也很好。”福建通飛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邱超凱說,當時公司就是希望,能夠依托三明沙縣機場,把通用航空的產業鏈打造出來。如今,機場的正式通航,更加堅定了通飛公司發展的信心,也鞭策著通飛公司加快建設步伐,力爭早日建成投產。
關于產業鏈條的打造,邱超凱告訴記者,福建通飛公司將涵蓋飛機整機組裝、銷售、飛機零部件生產、飛行器的研發。同時,福建通飛正與大型央企中航工業直升機集團旗下的中國飛龍合作,在福建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準備以三明沙縣機場為基地,開展飛行員的培訓及飛機維修,以及與通用航空有關的產業鏈建設項目。
此外,在機場附近的三明生態新城,物流、商貿、電子商務等產業的集聚也正在加速,“機場+港口、快遞、電商、金融、商貿”的產業鏈良性互動效應,也已拉開了帷幕。
值得期待的“航空經濟”,或將成為三明新的經濟增長極。三明騰飛,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