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社會新聞 > 正文

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養生吃什么、2017年三九貼時間安排

來源:北京晚報 2017-12-21 15:52 http://www.413629.com/

  中醫經典著作《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言,冬季萬物的生機是閉藏,人們當多靜少動,早睡晚起,等待陽光,清心寡欲,防寒保暖。

  早睡晚起

  冬季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使人體內的陽氣少受干擾。

  其次,要盡量待在溫度適宜的房間里,減少外出次數;早上晨練或出門要等太陽升起后陽氣漸盛之時。再次,要注意保暖,防止凍傷。

  進補為先

  民間素有“今冬進補,明年打虎”的說法,強調冬季進補之重要性。有內寒的人,可以趁機通過食補調理。

  多吃溫潤的食物。冬季既不適宜吃生冷食物,也不適宜進食過于燥熱的食物,以防內熱出現口鼻干燥、口腔潰瘍、口干口苦、面部痤瘡、大便干燥等癥狀。對于體寒者,宜適當吃一些溫補食品,例如羊肉、牛肉、雞肉等。

  對于容易上火的人,日常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如大白菜、蘿卜、蓮藕、香蕉、梨和蘋果等。白菜、蘿卜都是這個季節的當季食物,而且,白蘿卜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冬季食用。

  宜食補腎食物。孫思邈在《修養法》中云:“宜減辛苦,以養腎氣。”冬季則應當以保養腎臟為主,宜吃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黑色入腎,所以,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棗、黑木耳等,也都有很好的補腎功能。嚴重者可以用中藥調理。

  冬病冬防

  中醫認為:三九天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期,此時人體陽氣處于收斂閉藏狀態,氣血運行緩慢,外邪容易侵犯人體,各種冬病就容易發作。“三九貼”是中醫傳統醫學外治法的一種,它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在冬季三九天的時候,選用具有辛散溫通的藥物,如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姜汁等,在特定穴位上進行貼敷,透皮吸收,使局部藥物濃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刺激經絡,鼓舞人體的陽氣扶正祛邪,防止冬病的發生。

  相關鏈接

  “三九貼”適應癥有哪些?

  1.呼吸系統疾病:反復感冒、哮喘、慢性咳嗽、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反復發作的呼吸道感染、晨起刷牙惡心干嘔等;

  2.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胃潰瘍、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腸炎、腹瀉;

  3.婦產科疾病:痛經、白帶異常、月經周期紊亂、經量過多或過少;

  4.骨關節病:頸椎病、腰椎病、骨質增生、肩周炎、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5.小兒疾病:小兒厭食、積食、消化不良、腹痛、疝氣、發燒、抵抗力低等;

  6.亞健康調理: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平日里畏寒怕冷、腎虛腿軟、腰膝酸痛、水腫、尿頻、尿急等。

  “三九貼”敷貼時間

  一九:2017年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至2018年1月17日

  本報記者田晶

原標題:冬至養生防寒是主調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中央政法委印發通知要求學習宣傳丁宇翔同志
  • 7月1日油價調整最新消息:92號和95號汽油價
  • 全國鐵路暑期運輸7月1日啟動 預計發送旅客9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隔墻工廠”有新意?惠安這么做→ 海峽花卉產業園內技術人員察看蝴蝶蘭長勢 “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全國約七成宅基地發證 一本產權證帶來農 福建藝術類本科校考批、普通類本科提前批 傳承優良傳統 汲取奮進力量 三明市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專題班在滬開班 一見·站在歷史的坐標前,我們如何凝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