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急救】 衣服、報紙、筆都能成為急救品
意外發生后,難免受傷,比如出血、骨折。在發病前幾分鐘和發病后十幾分鐘,是搶救危重傷病員最重要時刻,醫學上稱為“救命的黃金時刻”。為此,昨日,記者特地采訪了福州市紅十字會急救培訓老師吳金祝,他教我們用身邊的物件急救。
他說,出現意外后,先判斷病人意識是否清醒,可以高聲呼喊:“喂,您怎么啦?”拍拍病人面頰或雙肩,若其意識清醒,一般就有心跳和呼吸,問題就不大。然后馬上撥打120或者呼救。
有心跳和呼吸,再判斷是否有失血,然后判斷是否有骨折,按照先急后緩原則處理傷情。
失血:用衣服布條包扎
在意外情況下受傷,四肢容易動脈大出血,沒有止血帶情況下,可用絲巾、毛巾、鞋帶、衣服布條止血。
吳金祝說,上肢出血時,布條應該綁在上臂上1/3處,下肢出血應該綁在大腿中、下1/3交界處。以上肢出血為例,可以用布條圍繞上臂上1/3處,纏繞幾圈,用筆或者木枝等絞緊,要讓手臂摸不到脈搏;然后再用另一條細布條或者鞋帶綁緊。原則上,每小時要放松1次,放松時間為1—2分鐘,免得肌肉因長期缺血壞死。
無呼吸:按壓30次,吹氣2口
若發現病人無呼吸,應該幫助其打開氣道,然后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蓋住患者的嘴進行吹氣,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吹氣時間為1秒以上,如仍無呼吸,就要胸腔按壓。首先要找準心臟的位置,沿傷病員一側肋弓向上滑行至兩側肋弓交界處,再往上兩指頭的位置就是心臟,然后以100次/分鐘的速度下壓30次,吹氣2口,做5個循環后,可以觀察一下傷病員的呼吸和脈搏。若心臟自動發出恢復跳動聲音、瞳孔由原來的散大自動縮小恢復正常,說明人被救活了。
骨折:用報紙、雜志來固定
墜落很有可能出現骨折,比如四肢骨折、頸椎骨折、腰椎骨折等。發病傷員骨折,應先固定,后移動。前兩者可用報紙、雜志、小木板固定,后者需要用門板或者木板等硬擔架。
吳金祝說,四肢骨折可以用雜志或書本卷曲后裹在骨折處,再用布條或者毛巾捆扎好。雜志或書本長度要超過肘關節。
若頸椎骨折,可把報紙或者厚的浴巾,折疊成15厘米寬,墊在下巴下,繞脖頸一周,用布條捆扎好。
若是腰椎骨折,要把病人移至硬的擔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