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3日訊 合福高鐵運營在即,高鐵成閩北最熱詞匯。大武夷旅游更是迎來新機遇。一季度,南平市接待游客586.89萬人次,同比增長17.2%,實現旅游收入77.02億元,同比增長18.3%,呈現“淡季不淡”的喜人局面。
工業勢頭強勁、交通路網通暢、旅游不斷升溫……迎接“高鐵時代”,南平發展持續發力。
投資增幅排第三
在延平新城產業園區,一座相當于18個標準足球場的“巨無霸”甚是吸引眼球。它是太陽電纜的新建廠房,單體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為全省最大的單體鋼構廠房。在這里,300多套機器設備構成一條完整的流水線,生產規模比老廠區翻了一番。
圣農浦城及政和項目投產,華電邵武火電廠擴建……迎“高鐵時代”,南平正以項目承載發展。南平市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南平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8.2億元,同比增長21.8%,投資增速比全省高2.4個百分點,增幅位列全省第三。
交通突破瓶頸
崇山峻嶺中的閩北正努力構建暢通路網。目前,南平已建成6條高速公路,通車里程757公里,居全省首位。今年還將建成京臺高速公路南平段和邵光、延順三條高速公路,新增通車里程175公里,實現閩北“縣縣通高速”目標。
近日,政和縣召開衢寧鐵路及城區過境線建設專題會,研究解決相關問題。政和縣將適時啟動衢寧快鐵站點及連接線建設,以新建的5座大橋為紐帶,疏導暢通城區人流、物流等。
旅游迎新機遇
武夷山市南源嶺村有不少家庭旅社。旅社業主徐先生說,他們都盼著高鐵開通,“除傳統的旅游旺季,周末小假期的生意肯定會比以前更好”。
去年推出的“一元門票游大武夷”活動贏得廣泛關注,這也是迎高鐵時代的一次大熱身。據當地旅游部門統計,去年,南平市旅游總收入突破310億元。
迎接新機遇,南平旅游業鎖定“吃、住、行、游、購、娛、學、養”等要素正全面升級。比如“住”,一批賓館項目正式建成營業,全市床位達7萬張,能滿足高鐵帶來的急劇增多的游客需求。“吃”,各縣(市、區)已基本建成一條符合目標要求的美食街(美食城)。“行”,當地已竣工運營8家游客集散中心或游客咨詢服務中心,新增線路實現高鐵與城市交通零換乘,開通14條縣內A級景區直通車線路。(海都記者 袁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