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57歲的周阿姨,早在一個多月前就與朋友們約好,打算國慶期間自駕來廈門游玩,不料在國慶當天,周阿姨到廈門還沒住進酒店,就先進了醫院。原來,她長時間車內久坐不動,下肢形成了兇險的血栓,害她差點丟了命。
10月1日,周阿姨與幾個同伴開車從寧德出發來廈門,這是她第一次參加長途自駕游。車內空間狹小,周阿姨將雙腳蜷縮著,在車內待了六個多小時。
到了廈門后,周阿姨發現自己的左腳走不動了。當她把裙子撩起來一看,嚇了一跳:她的左腿明顯腫了一大圈。隨后,她被送進醫院。
檢查發現,周阿姨的下肢出現了靜脈血栓,醫生分析,她是因為下肢長時間不活動,形成了血栓。幸虧送醫及時,否則在久坐后再動彈,血栓很容易脫落,如果沖向肺部,很可能造成肺栓塞猝死。
“這種下肢深靜脈血栓被叫做‘旅游殺手’,每年假期醫院都會收到這種病人。”中山醫院血管外科盧偉鋒博士說,很多人一上車或飛機,就習慣于在座位上靜坐休息或者睡覺,缺乏運動使得血液流動減慢,非常容易形成血栓。
盧偉鋒建議,市民在旅行時衣著及鞋襪要寬松,這樣有助于血液循環;每隔一段時間要起來走一走,經常做腿部及全身活動。此外,在旅行中盡量多喝水,水能使血液稀釋,也能有效避免血栓形成。(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石青青 蔡秋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