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市出現“二胎”產婦扎堆生寶寶的現象,各大醫院床位持續緊張,醫生護士們也是加班加點“接生”。在寧德市醫院產房,助產士季麗梅拿著剛排好的春節值班表,笑著對記者說:“今年又不能回家過年了。”
出生于柘榮縣的季麗梅,今年剛滿25周歲,2014年本科畢業后來到市醫院產科工作。1月20日7時45分,記者跟隨季麗梅前往產科,體驗了助產士忙碌的一天。上午8時到12時,季麗梅是接生班,她換好工作服后就開始馬不停蹄地整理產房、查看生產人數,當天正好有剖宮產的待產婦,還得提前準備好剖宮產包,以便使用。二床產婦即將生產,季麗梅和其他助產士火速將產婦推進產房,并綁上胎心監護儀,做好產前消毒等各項準備工作。生產中她牽著產婦的手,不斷鼓勵著她,教她如何有效用力:“深呼吸,對,很棒,加油,再用力!”期間還要不時給產婦喂食,確保她有充足的體力。
“第一次接生是大四實習的時候,當時我比產婦還緊張。當和助產老師一起幫助產婦順利生下孩子時,我忍不住哭了,我為自己感到自豪,也體驗到一名母親的勇敢和奉獻。”季麗梅說,產科是個容易讓人產生喜悅,卻又不得不時刻繃緊神經的神圣之地,“我每天早上醒來最大的愿望就是今天所有待產婦都平安順利生產。”
記者從市醫院產科獲悉,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產婦數量急劇增加,其中大部分是“二胎”媽媽,僅2016年11月份,就比2015年同期多近200個產婦,東僑院區共有產科床位110張,2016年11月份最多時接收了150個產婦,連走廊和病人活動區全部擺滿加床才勉強夠住。
“有一天產房的6張產床全滿,而待產室的一位媽媽開10指就要生了,助產士們只好將這位待產婦連同病床一起推進產房接生。由于病床比產床低很多,兩名助產士全程跪著為產婦接生,這一跪就是近2個小時,直到產婦進行完整個產程,而助產士起身后,雙腿已經完全沒有知覺,要按著床沿才能勉強站立。”產房護士長葉平說。
葉平告訴記者,目前市醫院產房配備24名助產士,最多時從凌晨1時到早上8時接生了13個寶寶,“1名助產士1周要上3個夜班,因為工作太忙碌,經常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逢年過節還經常不能回家團聚。”雖然每天超負荷工作,但助產士們都有條不紊地做好每件事,盡全力讓每位產婦安全生產,她們是守護母嬰的最美天使。(記者 林珺 通訊員 陳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