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市地方海事局召開“寧德最美渡工”座談會,對近年來在我市內河渡口渡運工作中貢獻突出、表現優秀、技能扎實的渡工群體進行表彰。林伏春、卞瑞平、項然登、朱慶長等10名內河渡工獲得“寧德市最美渡工”榮譽稱號。
“一舟一漿通兩岸,四季四方渡萬家。”在閩東地區,雖然隨著路網的發展,一座座橋梁、一條條大道已使大多數水邊群眾出行得到了極大的便利,但在路網難以觸及的河畔溪邊、水庫沿岸,渡船仍是當地群眾出行的重要選擇。據了解,我市內河主要轄“一江三溪七庫(湖)”(即閩江古田段,福安交溪、蕉城霍童溪、霞浦楊家溪,福鼎南溪水庫、桑園水庫、壽寧麻竹坪水庫、蕉城洪口水庫、古田翠屏湖等水庫),內河里程278.3公里,通航里程159.9公里,共有在用渡口48個,涉及6個縣(市、區)21個鄉鎮,是我省目前渡口最多設區市之一。在這些渡口上,共有渡船48艘,持證渡工119名,基本以義渡為主,年渡運量220至250萬人次,受益人口達12.4萬人。
“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雖然工作條件艱苦,但為了保障渡口的暢通,不少渡工一堅持就是數十年。他們用雙手在兩岸之間架起移動的橋梁,以平凡之軀、質樸之心在艱苦的崗位上頂驕陽冒風雨,任勞任怨,只為群眾的一句話“坐你的船,我們放心”。在他們中有父子齊上陣載渡兩岸通途,也有以船為家堅守渡運的楷模,也有勇救落水兒童的英雄,他們用實際行動在當地群眾心中樹立起良好的渡工形象。
渡工工作十分重要和艱苦,但并不為人們所熟知。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為了群眾出行而默默奉獻著的人們,市地方海事局舉行了“寧德市最美渡工”評選,選出了10位在渡工崗位上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尋找全市‘最美渡工’的活動,培樹‘最美’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發揮更多正能量效應,呼吁年輕人的加入,讓渡運情懷不斷傳承和延續,以‘草根’好人的力量弘揚中華民族愛崗敬業的傳統美德。”市地方海事局局長顏忠甲說。(記者 茹捷 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