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進一步凸顯“閩東之光”鮮明特色,加快推進“文化強市”的發展步伐,文化發展的主要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到2020年,基本形成與寧德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格局。市政府辦近日印發《寧德市“十三五”特色文化發展專項規劃》,提出上述發展目標。
寧德市將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寧德市博物館、大劇院、文藝交流基地、畬族文化園、福安大劇院、壽寧縣文化綜合體;寧德市圖書館閩東歷史文化資料中心,2017年初具規模,2020年基本成熟;2017年閩東革命紀念館重新裝修、布館;推進寧德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展示中心、福鼎市文化藝術中心等建設,爭取建設中華鯉魚(周寧)博物館。
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方面,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保障機制,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堅持不同層次的“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活動,組織文藝院團每年下基層表演50場以上,確保每個鄉鎮全年文藝演出不少于2場;寧德市藝術館常態化舉辦每周一演出、每月兩展覽、每季一賽事,引領各縣(市、區)文化藝術館開展相應的活動,持續打造并不斷提升“魅力閩東”(市本級)、“微演藝”(福鼎)、“社區群星秀”(福安)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圍繞國家重大紀念日、傳統節日、民俗節慶、文化主題日,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組織開展群眾性節日民俗活動,推進畬族文化、廊橋文化、紅色文化、民間信俗文化(陳靖姑文化、馬仙文化、鯉魚文化)、古鎮名村文化的弘揚傳承和發展。
在此基礎上,重點抓好寧德市現有的2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8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引導和扶持產業示范基地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帶動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寧德市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達到10家以上,爭創1-2個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深入推進坦洋工夫中國紅茶文化產業園、寧德工藝博覽城、屏南漈下古村落文創藝術街區、雙溪古鎮文化創意街區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記者 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