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生態檢察工作關口前移成效明顯。記者從市檢察院獲悉,截至10月25日,全市生態檢察部門共受理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各類破壞環境資源案件36件41人,同比分別下降20%和35.9%;共受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各類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122件165人,同比分別下降10.9%和19.1%。
全市各地探索開展了富有特色的恢復性司法實踐活動,如“補植復綠”“建立生態損害修復基金”“異地修復”“替代性修復工作機制”等。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共辦理補植復綠案件近15件,共補種林木3400余畝。如福安市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水體遭受污染案中,探索建立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替代機制,督促犯罪嫌疑人與受損地村委簽訂修復協議書,交納16萬元修復金用于疏浚河道、清除垃圾,進行替代性修復,并向水利、環保部門爭取資金5萬元用于該項工程建設。該院去年在推行補植復綠與社區矯正工作相結合基礎上,今年又組織70多名社區矯正人員到甘棠鎮國澤村毀林山場開展植樹造林2000余株,補種面積40余畝。
此外,我市檢察機關還推動生態源頭預防保護,促使生態保護和重點項目建設真正從事后治理向事前保護轉變,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破壞生態環境的刑事犯罪和職務犯罪案件的發生。如福鼎市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本地化油器產業無序生產,存在污染環境隱患,積極調研,形成專項報告,促成福鼎市政府加快推進市眾鑫表面金屬處理中心投產,目前一期已落成并投入使用,二期正投資建設中。(記者 吳寧寧 通訊員 馮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