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龍巖 > 龍巖新聞 > 正文

福建十大樹王評選結果出爐 龍巖摘得“水松王”“木荷王”

來源:閩南網 2014-10-12 10:52 http://www.413629.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漳平永福鎮

  千年水松,村民眼中的寶樹

  “凌天托日月,柱地鎮山河”,這副對聯,是漳平市永福鎮李莊村一村民,用來形容村里最高樹齡的水松的。

水松全景,身高有20多米

水松全景,身高有20多米

  這棵長了1100余年的老樹,就長在李莊村官洋自然村358國道旁,管洋橋頭。橋下是一條小溪。水松樹圍有8.5米,要幾個人才能合圍起來。樹的大枝干中有一個樹洞。作為國家一級保護樹木,這棵水松,去年在龍巖樹王的角逐中,就已“榮登”龍巖古樹王了。

  根據專家認定它有1100余年的樹齡。漳平市教育局退休的72歲老教師、村里人李維祖,在查閱了資料后推測,這棵水松是在五代十國時期,李莊的先民饒氏種下去的風水樹。雖然后來,饒氏在李莊消失了,宋末北方客裔到李莊定居后,對樹珍愛有加,得以傳承下來。

  水松頑強的生命力,也使得老樹長青。村里人說,水松多次遭雷電擊裂,卻仍然無恙。李維祖指著樹上的幾處裂縫說,自己在上世紀50年代,就曾親眼看過樹被雷擊,樹上還掉下一只被擊落的老鷹。他說,在一百多米外,村民在田里勞作時,還曾挖到這棵樹的大根。

  村里多名村民說,樹下有個小洞,比以前小了10多厘米,這都說明樹還在生長。

  李莊村民,以水松為中心,散居在周邊大約2公里多的半徑內。距離樹大約50米處,就是李莊小學。這兒一下課就成了兒時伙伴們的“樂園”。李莊村的村支書李大茂,今年55歲了,“小時候,經常鉆過樹洞,直接爬到樹的最頂上去抓鳥”。

  傳說:拜神樹 殘疾變健康還生財

  談起這棵樹,在李莊村無人不知,就連漳平縣志,以及李氏族譜也有關于這棵樹的記載。但最為村民所熟識的,還是有關于這棵樹的傳說。

  據傳,李莊村李氏十一世公李桂林,到13歲還坐籠椅,不會走路,也不會說話。他的母親就天天背他拜這棵樹,希望兒子能像水松一樣剛強挺立。忽然有一天,他竟然神奇地站起來,并喊了聲媽媽。從此以后,桂林公變成了一位聰明英俊的少年。在15歲那年的一個晚上,他夢見水松仙邀他去隔壁漳州華安縣馬坑一帶打鐵營生。于是他應夢赴馬坑打鐵,當火花四濺時,旁人看到掉在地上的是鐵渣,而他卻看到滿地白銀。經過多年拼搏,他竟用幾十擔的白銀,于1602年(明萬歷三十年),完成了永福鎮如今在閩西南極有軍事和建筑藝術的方形土樓建筑——長青樓。

  因為他的傳說,李莊村里的村民都認定水松為“神樹”,誰家小孩子不好帶、身體不健康、念書念得不好,都會來拜一拜。這也讓樹得以保護,李維祖說,村民都很自覺,沒人敢去破壞,“可以在村里到處倒垃圾,沒一個敢倒在樹底下”。

  李大茂說,近年,為了保護大樹,林業部門掛起牌子,用鐵欄桿將樹圍了起來,就很少看到小孩到樹底下玩耍了。(海都記者 戴敏 簡偉雄 文/圖)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城市風華錄》走進文明城市福州,開啟“尋
  • 福建25.88萬高考考生 順利開考
  • 福建省超2.7萬人次高校畢業生參加政府補貼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泉州石獅:海上潑水節 再續兩岸情(視頻)
    泉州石獅:海上潑水節 再續兩岸情(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最新高考加油語錄簡短霸氣 送給孩子高考 漳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介紹會召開 漳州市政府召開第八次黨組會議 漳州加速推進省級數字經濟重大招商項目 漳州市軍休科技志愿服務隊獲評全省“最佳 漳州市線上以舊換新渠道優化升級 新增拼 2025年高考今日開考 漳州市共有3萬余名學 《2024年漳州市生態環境質量公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