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福州 > 福州新聞 > 正文

福州推進公共場所直飲水設施建設

來源:福州晚報 2025-06-09 16:57 http://www.413629.com/

  福州推進公共場所直飲水設施建設

  已完成梁厝歷史文化街區、花海公園等終端建設

  記者8日獲悉,回應鄭書鴻等4位市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持續推進我市高品質飲用水建設的建議》,市住建局正加快推進公共場所直飲水設施建設,逐步提高公共場所直飲水覆蓋率。

  “高品質飲用水的建設和管理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還增強了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鄭書鴻等代表在建議中提出,要持續推進公共場所直飲水設施建設,并通過科普宣傳,提高居民對飲用水安全的認識,促進良好用水習慣的形成。

  據了解,2021年以來,市住建局貫徹落實《福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提升城鄉飲用水水質、逐步推進高品質飲用水建設的決定》和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福州市高品質飲用水工作實施方案》,持續推進相關工作。

  其中,建成“一閘三線”、塘坂引水工程瑯岐支線等工程,進一步優化水資源調度,實現多水源保障;完成市政供水管網新建改造約252公里,同步推進供水管網沖洗1500多公里,區域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完成小區二次供水改造約8萬戶,強化“最后一公里”供水衛生安全穩定;完成四城區供水智慧管理平臺、智慧水廠平臺、二次供水管理平臺、大數據中心、水力模型及產銷差系統建設,基本實現對現有供水設施的遠程控制、實時預警、科學調度和精準管理。

  據悉,市住建局今年計劃完成敖江原水隧洞(管)新建工程、義北增壓泵站建設,新建改造市政供水管網40公里,管道沖洗維護250公里,改造小區二次供水設施1萬戶。“十五五”規劃期間,計劃完成北區水廠、東區水廠、亭江水廠、瑯岐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完成李厝山、瑯岐等增壓泵站建設,新建改造市政供水管網約170公里,管道沖洗維護900公里,改造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約6萬戶。

  公共場所直飲水設施建設方面,市住建局近日在回復代表建議時表示,開展高品質飲用水工作以來,已完成高品質飲用水實施范圍內紅星幼兒園、福州市規劃展示館、梁厝歷史文化街區、花海公園、長樂濱海新城研發樓四期等公共場所終端直飲水設施建設。

  “為加快推進公共場所直飲水設施建設,我局計劃召開專題協調會,召集各區政府及公園(廣場)、碼頭、交通樞紐、場館等行業主管及業主單位,組織梳理公共場所直飲水設施建設計劃并逐步推動實施。”市住建局在回復代表建議時介紹,同時為進一步提高直飲水服務水平,福州市自來水公司今年將嘗試拓展直飲水業務,逐步提高公共場所直飲水覆蓋率,并提供技術支持與標準化管理,確保水質安全和設備穩定運行。

  記者還了解到,為更好地貼近用戶、服務用戶,福州市自來水公司自去年4月起常態化開展“免費水質檢測進家庭”服務,每月免費上門為四城區30個用戶家中的自來水“體檢”;在飛鳳山水廠、東南區水廠持續開展研學活動,設立水廠直飲水點,營造社會各界一同關注水資源保護、節約用水與高品質飲用水建設的良好氛圍。(記者 李暉)

原標題:福州推進公共場所直飲水設施建設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莆田市政協黨組會議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
  • 付朝陽與劉迪座談交流并見證簽約
  • 年可節省開支超十萬元 涵江率先規范村級用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視頻】現場直擊!高考首日泉州學子奔赴考場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泉州晉江:特色民俗迎端午 水上掠鴨趣味多(視頻)
    專題推薦
    世遺泉州
    世遺泉州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

    新質生產力在泉州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民盟十三屆十一次中常會在寧德舉行 人們俗稱的“試吃員”是以下哪種職業的別 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最新:以下哪一項是泥石 螞蟻莊園今天問題正確答案:長沙哪個著名 看見惠安|高考必勝 看見惠安|高考必勝 散論福建海洋文化 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丨逐新求變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