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新聞中心 > 福建 > 福建新聞 > 正文

第二十三屆海創會已吸引258家參展單位 征集1022項高新技術成果

來源:東南網 2025-06-05 12:03 http://www.413629.com/

微信圖片_20250605100159.jpg

  新聞發布會現場。

  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第八屆世界閩商大會和第二十三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新聞發布會。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組委會副主任、省招標采購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程立平介紹,第二十三屆海創會將于6月18日至20日在福州舉辦,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為主題,設置“線下展會+線上云展廳”雙平臺,截至目前共吸引258家參展單位、征集1022項高新技術成果集中亮相。

  作為福建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海創會始終聚焦“項目、技術、資本、人才”四大創新要素。本屆海創會與第八屆世界閩商大會聯動,將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與福建重點產業鏈精準對接,推動閩商閩企與高校院所、創新平臺深度合作,助力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加速轉型。

  據介紹,本屆海創會線下展分為科技創新展和產業創新展。科技創新展將設置院士專家、主賓高校、高質量科技創新、“兩新”融合成果、省內高校等特色展區,全面展現科技創新的強勁動能與多元成果。

  其中,院士專家展區將匯聚馬軍、段路明、梅宏等院士專家團隊帶來的項目,展現前沿科技的創新突破;主賓高校展區邀請到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帶來創新科研成果,深化校地合作;“兩新”融合展區聚焦福建省近20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展示未來產業前沿突破與產業轉化成效;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展區及省內高校展區將呈現福州大學等福建省高校院所、校企合作的本土創新成果,凸顯福建創新活力。產業創新展則聚焦產業升級痛點,將集中展示三峽集團海上風電、中國中車綠色智能軌道交通平臺、東方電氣海水制氫及海工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福州、廈門等地市將帶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鏈項目,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線上云展廳創新推出“3D展示+產品展示+項目展示+對接洽談+需求匹配”五位一體服務模式,通過智能匹配技術,精選高校、企業的優質科研成果和技術需求進行云端展示,構建“常年對接、實時互動”的新生態,打破時空限制,提升對接效率。

  為推進創新成果與福建產業深度融合,海創會組委會辦公室聯合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教育廳等部門,圍繞福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布局,精心匯編第二十三屆海創會《科技成果和技術需求匯編》手冊,涵蓋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可轉化成果及企業技術需求,供現場精準對接。

  展會期間將舉辦十多場項目對接活動,包括2025中國海峽創新發展大會暨項目簽約儀式,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項目對接活動,福建省衛星應用產業生態大會,首屆海上風電創新成果推介會等。同時,還將組織多場“小而精、專而優”的專業化對接路演,集聚政產學研金各方資源,推動項目盡快在福建落地見效。(記者 盧金福 文/圖)

原標題:第二十三屆海創會已吸引258家參展單位 征集1022項高新技術成果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頻道推薦
  • 今天,《光明日報》整版聚焦福建推動優質文
  • 福州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
  • 閩侯縣首邑實驗學校秋季投用 可提供3780個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視頻】龍舟競渡情牽兩岸 第二屆閩臺龍舟邀請賽開賽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兒童斜視不治療會造成哪些影響?
    專題推薦
    世遺泉州
    世遺泉州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

    新質生產力在泉州
    何以中國·向海泉州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隔墻工廠”有新意?惠安這么做→ 海峽花卉產業園內技術人員察看蝴蝶蘭長勢 “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 全國約七成宅基地發證 一本產權證帶來農 福建藝術類本科校考批、普通類本科提前批 傳承優良傳統 汲取奮進力量 三明市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專題班在滬開班 一見·站在歷史的坐標前,我們如何凝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