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店換油不勤?
炸油條用的油干不干凈,用的是不是反復煎炸過的油,這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問題。為此,在本次體察中對極性組分進行了檢測。極性組分是衡量油脂品質的一個指標。油反復煎炸的次數越多,極性組分也就越高。極性組分過高會導致膽固醇高,并有致癌風險。我國《食用植物油煎炸過程中的衛生標準》規定,食用油煎炸過程中極性組分含量≤27%。
測試結果顯示,9件樣品中油脂的極性組分比較高,數值在27.3%-43%之間。其中,新亞大包長陽路店和興國路店排在前兩位,極性組分分別達到43%和39.6%。
哪家油條吃了易發胖?
還有一個問題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那就是油條吃多了是不是容易發胖。體察對飽和脂肪酸含量進行了檢測。飽和脂肪酸多存在動物脂肪中,椰子油、可可油、棕櫚油中也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
測試結果顯示,樣品飽和脂肪酸在1.58-6.81g/100g之間,平均為3.551g/100g。有9件樣品超過這個平均值,其中最高的是肯德基控江路店的油條,為6.81g/100g。假設一根油條的重量為100g,這根油條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就相當于21g肥肉所含飽和脂肪酸。
哪家油條中有塑化劑?
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DEHP)存在很廣泛,比如各類食品包裝等。這次的測試結果顯示,有3件樣品的DEHP數值在0.63-3.64mg/kg之間,其余樣品未檢出。這三家店鋪分別是茅臺路上的夜市大餅油條、麥當勞控江路店和麥當勞長陽路店。
在本次體察中,還發現有1家店鋪網上的店招和實際店招不符,它是位于茅臺路上的劉記油條,但在外賣平臺上的店招卻是張記油條。
相關新聞
5家無證經營店鋪已被取締
在市消保委發布油條體察報告之后,市食藥監局也即時發布了對消費體察結果的處理情況。
市食藥監局表示,針對市消保委油條體察報告中反映的食品安全線索,食藥監局已要求相關區市場監管局對有關餐飲單位開展重點監督檢查和監督抽檢,發現存在違法行為的,將依法進行查處。現已查明,市消保委油條消費體察購買油條的29家餐飲單位中的5家系無證經營,相關區市場監管局已會同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予以取締。
市食藥監局同時通報,2017年以來,組織各區市場監管局監督抽檢餐飲單位制作的油條等油炸面制品樣品132批次,煎炸過程食用植物油樣品620批次。結果顯示:抽檢的132批次油條等油炸面制品樣品中,3批次鋁殘留量不符合,抽檢合格率97.7%;抽檢的620批次煎炸過程食用植物油樣品中,抽檢合格率99.5%。對于抽檢發現加工或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餐飲單位,食藥監局要求相關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從嚴查處,并將相關情況記入其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同時,市食藥監局要求餐飲單位:一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要求使用明礬等含鋁膨松劑;二是采取措施保證食品煎炸中的食用油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三是鼓勵餐飲單位以不含鋁的膨松劑替代明礬制作油條等油炸面食品。
建議消費者購買和食用油條等油炸面制品時注意:一是到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或《便民飲食臨時備案公示卡》的餐飲單位,或持有《食品攤販臨時經營公示卡》的食品攤販處購買,不要選擇未取得相關資質的餐飲單位或者食品攤販;二是辨別煎炸過程中食用油的質量,煎炸后的食品色澤較深或者產生異味,煎炸油中有較多雜質和殘渣的,建議不要選購此類食用油煎炸的食品;三是不過多食用油條等脂肪含量較高的油炸面食品,注重合理膳食和均衡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