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17萬多,只能在檢查時見孩子一面
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兒童重癥醫學科外的走廊上豎著兩個墊子,小碩住院近1個月來,他的父母每晚都守在走廊里。8日上午,小碩父親戴著口罩蹲在走廊邊,滿臉疲憊。
“第一回是先清創,接著又給孩子培養新的皮膚,孩子受了不少罪,后續還得繼續做手術。”他說,從送到醫院到現在,小碩已做過好幾次手術,一直在重癥監護室里,他們只有在小碩做檢查時才能見見他。
小碩父親介紹,孩子現在情況基本穩定,后續還需要注意防止感染,其他器官的損傷情況還在等待檢查,“胃有沒有受損得做胃鏡,但孩子還小,擔心做胃鏡的過程中對食道造成損傷,現在還沒確定檢查時間。”小碩父親說,孩子每天都在打針,而且眼神里滿是恐懼,他看到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
8日中午,小碩母親匆匆趕到醫院,臉色蒼白蹲坐在走廊里。“我對象的奶奶這兩天直腸癌手術,她就腫瘤醫院和這邊兩頭跑。”小碩父親說,孩子母親放心不下,雖然到了醫院可能也見不到孩子,但總覺得離他近點,能安心一些。
“不做手術最少時每天也要三四千塊,做一次手術就要2萬多塊,現在已經花了17萬,積蓄早就花光了,跟親戚朋友借了一些。”小碩父親說,醫生告訴他,孩子后續還需要多次手術,有些手術需要等孩子長大再做,“只要孩子還有一口氣,無論如何我也會治下去。”
在與記者的交談過程中,小碩爸爸的手機不斷有消息彈出。他說,一直有好心人在給孩子捐錢。“捐的金額有多有少,都是大家的心意,有個好心人給我轉了6000塊,我還沒來得及說謝謝,人家就已經把我‘拉黑’了。謝謝這些好心人!”每次收到紅包或者轉賬,小碩的爸爸都會截圖保存,然后再一一感謝他們。
如果您想幫助小碩,可與他的父親李慶玲聯系,聯系電話:15106962598。
●相關鏈接
火堿有強腐蝕性誤食忌催吐和洗胃
火堿,又稱燒堿,學名氫氧化鈉,是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強堿,一般為片狀或塊狀形態,易溶于水(溶于水時放熱)并形成堿性溶液。近年來,國內媒體曾多次報道兒童誤食火堿致身體受損。
2017年2月,一名2歲8個月的兒童,因誤食火堿而引起食管化學性損傷被送往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胸外科救治;2016年12月,廣州3歲男童不小心吃下火堿,致食管狹窄,經過一番治療后可食用半流質食物;2016年2月,云南9歲男孩誤食火堿,燒傷食道,現靠肚皮上一根瘺管續命。
據了解,火堿的粉塵或煙霧會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蝕鼻中隔,皮膚和眼與火堿直接接觸會引起灼傷,誤服可造成消化道灼傷,粘膜糜爛、出血和休克。一業內人士介紹,誤服火堿禁忌催吐和洗胃,有條件可立即用食醋、3~ 5%醋酸或5%稀鹽酸、大量橘汁或檸檬汁等中和或飲蛋清、牛奶或植物油并迅速就醫。
●提個醒
6類物品孩子易誤食
嬰幼兒對世界充滿好奇,特別是3歲以下的兒童,喜歡用嘴巴探索世界。生活中,兒童誤食中毒受傷的情況不在少數,不少毒物外觀、香味很像食物,很容易被兒童誤食。家長應多加注意,“堅壁清野”。
1.飲料瓶里的“水”
不少人喜歡用飲料瓶裝洗衣液、消毒液等化學制劑,如果這樣,務必撕去原來的標簽,貼上醒目的標志,放在兒童夠不著的地方。不要將消毒液放在廚房,更不要與食物混放,最好鎖在柜櫥里。
2.芬芳的“毒藥”
唇膏、指甲油等化妝品,潔廁靈、洗衣粉、漂白劑等清潔用品,空氣清新劑、衛生球、殺蟲劑等帶有芬芳香氣的物品,很容易引起嬰幼兒的注意并誤食,家長最好將這些物品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
3.看著好吃的小玩意
針、耳環、硬幣、筆帽、海綿寶寶、干燥劑……這些小玩意,很容易被孩子誤食。兒童食品里不宜裝入玩具。
4.酸、強堿
室內不要放強酸、強堿等危險物品。
5.過期藥片
家有幼兒,不要把過期的藥物丟在垃圾桶里,可將它用抽水馬桶沖走。
6.酒
少量酒精也會使孩子昏迷、甚至留下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