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6日訊 記者近日獲悉,在國家發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的牽頭下,最近,由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編制完成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送審稿)》(下文簡稱《綱要》)已上報國務院,近期將發布。
根據規劃,以政務、商務、社會、司法等四大領域為主體的信用體系建設方案實現了社會信用的全面覆蓋,2017年將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成后,我國每個公民一生都將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信用代碼。
目前,個人不良信用記錄需要5年才能消除
公民信用代碼制明年出臺
據了解,國家層面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相關工作分解為三個階段完成,即2014年6月前、2015年和2017年,每一項工作都明確了牽頭與配合的中央部委,權責清晰。
其中,2014年6月底前要完成的任務包括:推動部署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逐步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提出加強政務誠信制度建設的方案;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證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代碼制度的方案;建立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2015年要完成的任務包括:推進商務誠信建設;出臺并實施政務誠信制度;出臺并實施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基礎的公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出臺并實施以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
2017年實現資源共享
2017年要完成的任務是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中國工商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王磊表示,上述任務如期完成的話,每一個公民、法人和社會組織將會有唯一的信用代碼,各項信用信息的整合也將具備可行基礎,當前信用信息種類多、分布廣、整合難、處理繁的局面將會得到有效化解。這樣,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設施將初具雛形,信用查詢、公示和獎懲機制將實現聯動,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駛上快車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