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3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醫藥醫療救治工作有關情況,國家中醫藥局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出席發布會,并回答媒體提問。
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會上介紹: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農村是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保障的重點地區,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是健康服務的重點人群。
如何區分風寒還是風熱?專家建議對癥選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介紹:對于臨床表現為發熱、怕冷很明顯、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咳嗽等癥狀的,多屬于風寒導致。宜服用具有疏風解表功效的中成藥,如感冒清熱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清解退熱顆粒等。
對于臨床表現為發熱、咽痛明顯,怕冷不明顯,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等癥狀的,多屬于風熱導致。宜服用具有疏風清熱,兼有化濕解表或清熱解毒功效的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或顆粒、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宣肺敗毒顆粒、清肺排毒顆粒、熱炎寧合劑(顆粒)、銀翹解毒顆粒、藍芩口服液、復方芩蘭口服液、痰熱清膠囊、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
患者可根據自身癥狀,選擇其中一種中成藥,按照說明書劑量服用1~2天后,如癥狀無緩解或加重,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切勿盲目同時服用多種功效類似的中成藥,特殊重點人群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咳嗽是機體的保護性反射 本身不會引起肺炎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會上表示:咳嗽是機體的保護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從中醫來看,熱退之后余邪未盡發生咳嗽,這類咳嗽往往表現為痰少、痰粘、咽癢等,表明疾病已經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痰熱、陰傷等導致肺氣失宣,臨床可以選用清肺、潤肺、宣肺、化痰一類的中成藥,如急支糖漿、養陰清肺丸、杏貝止咳顆粒等。
有很多人擔心咳嗽久了會不會加重成肺炎,要明確的是咳嗽本身不會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還會有發熱持續不退,或喘悶,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濃痰等等,如出現這些癥狀建議去醫院就診。
另外,家里老人、兒童如與平時狀態不同,比如精神倦怠、乏力、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要引起重視,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如何緩解“刀片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會上介紹:“刀片喉”是聲門和聲帶周圍的黏膜發生了充血水腫,一般病程3~5天時表現明顯,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期結束,病毒復制被抑制,炎癥減輕,水腫改善后,將會逐漸恢復。
從中醫來看,“刀片喉”是“熱毒”從全身消退,而聚到咽喉局部的癥狀表現。因此,早期規范治療,及早“解表透邪”,將“熱毒”及早透出是治療的根本,熱毒透出來了,“刀片喉”的情況會減少,或不發生。如果只用發汗退熱的藥但熱毒無法清除,“刀片喉”的情況會增加。因此,早期治療上以解表藥為基礎,加上清熱解毒利咽的藥共同發揮作用,既能快速退熱、緩解全身癥狀,又能減少咽喉的不適。對于已經出現“刀片喉”的感染者,可及時加用具有利咽止痛、解毒利咽等作用的藥物,如六神丸/膠囊、清咽滴丸、金喉健噴霧劑等;也可以針灸治療,針刺少商穴、商陽穴等。如咽痛持續加重,應前往醫院尋求治療。
老年人、兒童、孕產婦等重點人群如何選用中藥防治新冠病毒感染?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表示: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早期癥狀很輕微的時候,老人的用藥前提是早期干預、全程干預。出現惡寒、頭痛、發燒或者胃腸不好的時候,阻斷它向重癥發展是干預這類情況的首先原則。
中醫藥在兒科方面,尤其是在外感性疾病方面有優勢。這次疫情中,廣東高燒的患兒比較多,中醫藥的治療效果非常好,用麻杏石甘湯和銀翹散組成健兒解毒方,大多數患者可以在24小時、36小時內把體溫降下來。
在治療孕婦的高危癥狀時,針對高燒、劇烈咳嗽、便秘這三個主要癥狀,中醫藥的效果非常好。
(總臺央視記者 史迎春 劉婷玉)